創新創業,從培養服務產業一線的設計人才開始
——國內首例重點大學與工業設計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模式在深圳誕生
日前,由武漢大學和國內知名設計公司浪尖設計聯合建立的“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浪尖學院——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基地”正式落戶深圳設計產業園;同時,由武漢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中心、浪尖設計、乙正形象設計三方共建的“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崗前實訓基地”、“校企交互文化創意聯盟”亦正式拉開帷幕。據介紹,這是國內首例重點大學與工業設計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層級人才模式,在探索培養服務產業一線的設計創新型人才方面邁出了意義重大的一步。
一、產業和社會發展亟需高水平設計人才
改革三十多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超過德國、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7000美元(2014年數據)。在這個過程中,工業設計隨著產業發展需求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工業產品的生產、模仿、差異化、創新而逐步發展起來。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隨著生產力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國制造”傳統模式呈現出發展乏力的趨勢;發達國家回歸實體經濟,我國面臨著發達國家重振高端制造和新興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制造競爭的雙重挑戰。
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消費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年以兩位數增長率不斷上升,“向世界敞開了一個嶄新而巨大的市場”;在滿足基本需求之后,中國人的消費理念從最初注重產品本身質量的理性消費,逐漸向重品牌、重式樣、重使用的體驗消費轉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工業設計產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是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創建自主品牌,提升工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消費需求的客觀要求。
然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能力與水平有待提高。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高水平的專門人才。“設計水平的高低歸根到底是由人的質量決定,而人的質量首先取決于教育的質量。”從工藝美術教育系統中衍生出來工業設計教育,起步低,與產業結合嚴重不足。
“加快培養高素質人才”,成為我國實施創新設計戰略亟待解決的基礎性問題。
二、探索培養服務產業一線的設計創新型人才
《意見》指出,探索建立有利于工業設計人才成長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工業發展需求的工業設計復合型人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創建工業設計實訓基地,鼓勵行業協會、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開展工業設計培訓。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浪尖學院——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基地”正是這一意見指導下的產物。武漢大學和浪尖設計秉承“強強聯合、資源互補、合作共贏”的理念,聯合啟動校企共育人才計劃,借開門辦學、校企互動,謀求當代工業設計教育和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育的雙向發展。
作為“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有著雄厚的教育資源。學校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浪尖設計是中國最大的設計創新集團公司之一,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運營模式,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分支機構和事業合伙人等21個,設計、科研、工程、制造、營銷、品牌、知識產權等相關服務人員共700多名。
作為項目的載體,浪尖設計學院是浪尖設計公司于2011年7月發起并成立的一個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其目的是:依托浪尖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平臺,整合產業、教育和設計行業的資源,有針對性地加強并完善工業設計從業人員在具體工作實踐中的知識、技能和管理能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接地氣的新能量。目前學院已取得國家級工業設計示范基地、深圳市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專業服務機構、深圳市南山區現代服務業人才實訓基地等多項資質認證。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相長
“在目前中國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全球化、城市化和市場化‘五化’結合的獨特形勢下,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創新設計必須實現從科學技術創新、文化藝術創新到用戶服務創新與產業模式創新的集成創新變革。”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如是說。
新形勢下,浪尖設計如何培養既符合時代要求又滿足產業需要的設計人才?
“教學相長,共生共贏”,浪尖設計董事長羅成如此表示。85后乃至90后,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視野開闊,關注、了解社會前沿;有想法,善于利用技術進步,而且從中獲得更大的靈活性。羅成提出,浪尖設計學院將根據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創新趨勢,結合浪尖設計十六年積累的資源、能力,和學員一起探討如下三個內容:
一是平臺化和專業化結合。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正在從簡單的工具快速成為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和核心理念的背景下,未來企業不僅需要與行業內上下游企業合作,還要與相關行業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滿足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生態圈;并以定位明確的專業能力,提供豐富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設計,與生俱來就具有跨專業跨行業的特征。如何在“共創、共贏、共生”的理念指導下,充分利用浪尖設計“以設計平臺為核心,包含供應鏈平臺、高端制造平臺、文化平臺、研發平臺、品牌咨詢平臺、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在內的‘D+6’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平臺”,打造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生態圈?這是浪尖設計學院將和學員探討的第一個內容。
二是基于客戶資源的創新。麥肯錫研究指出,中國企業在創新生態中的優勢是龐大的客戶資源,企業可以通過形成有效的客戶反饋互動機制,支持在商業模式、營銷方法和產品上的反復迭代創新。浪尖創業多年,獲得包括高通、微軟、飛利浦、華為、中興、格力、聯想、海爾、海信、TCL、美的、阿斯頓馬丁、賓利、波音、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1000余個國內外不同行業品牌客戶和機構的認可。如何在深入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把企業和客戶的力量結合起來不斷創新,為傳統企業豐富自己的創新模式?這是浪尖設計學院將和學員探討的第二個內容。
三是解決方案。數十年前,哈佛大學著名市場營銷教授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就告訴學生,人們想要的不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鉆頭,而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鉆洞。因此,企業存在的意義不是銷售產品和服務,而是洞察需求,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浪尖倡導“全產業鏈設計創新”服務,為客戶提供包括產品規劃、創意設計、研究開發、生產制造、采購物流、成本控制、品質控制、品牌營銷、知識產權運營等一體規劃的高端綜合設計解決方案,成功案例逾10000個。如何在特定時間和地點、以可量化的方式向客戶交付所期待的成果,這是浪尖設計學院將和學員探討的第三個內容。
羅成相信,通過扎實的校企合作實踐,浪尖設計學院將在打造一個專注于工業設計行業培訓、學習、交流、傳播平臺的同時,推動創業創新,為中國工業設計和更多產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附:合作模式介紹
深圳市創意知識產權促進會會長 馮家敏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浪尖設計雙方聯合建立“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浪尖學院——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基地”,開展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建立研究生層級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在這個聯合辦學模式下,經全國統考的全日制在校工業設計方向研究生,其部分實踐性課程及畢業實習可在浪尖學院完成;與此同時,在職人員也可攻讀工業設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班,其理論課、基礎課在武大進行,專業課、實踐性課程可在浪尖學院完成。除此之外,浪尖設計與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將聯合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的長效培養,以培訓班的形式對行業內人員進行定制培養,培訓結束后,可頒發培訓結業證書。
更多詳細招生信息將于2015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公布,請及時關注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招生信息網站。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