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專業技能方面。
(1)、過于依賴素材或者過于反感素材。
這2種情況都是設計師不太不成熟的表現,設計師過于依賴素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會退化,長遠來看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很不利,而過于反感素材的使用,也不知道是自尊心在作祟還是受過什么刺激,若你是能天馬行空,想到什么需要什么,就以掩耳不及盜鈴之勢給畫了下來,那也是你厲害,若你做不到這點,而項目時間又有限,為什么不采用更加省時高效的做法呢?做項目都有時間限制的,項目不是你可以磨磨蹭蹭說我要練手我要鍛煉自己的畫工的練習,要練習畫畫可以業余時間去專研啊。當然你說你找不到你想要的素材,所以非要自己畫就另當別論了,所以說,要正確看待素材,其實它只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某種目的工具,結合自身情況,該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把它用好或者用合適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很多人畫畫其實也是要找參考的,這個參考也可以稱之為素材,百分百不用素材,很少)。
(2)、過于依賴模仿,缺少自己的理解。
即使是所謂的大神做設計也還是會找參考,也還是會有模仿,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大神和新手的模仿區別在于,前者會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創造出新的東西,已經算是一種知識的內化和創新,而新手或初級設計師,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模仿階段。有人跟我說他模仿了一兩年了,這也真是不可思議,模仿別人的作品前,有沒有想過,別人的色彩、構圖、創意為什么會那么處理?結合了活動主題定位嗎?站在什么用戶的角度去思考的?若是經常會去思考這些,你的大腦也不會任由你只是當一個設計搬運工吧?點擊閱讀:對不起!我是設計師,不是搬家師!要想提高設計技能,應該學會去思考,慢慢將模仿轉化為創新,然后變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3)、無法鑒別作品好壞,作品好與壞也說不出所以然。
就在前不久我還寫了一篇比較基礎的文章“如何辨別一套設計作品的好壞”,就是因為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聽前輩們說,要多看多練多思考,但你如果連一個設計是好是壞、基本原理是否有誤都無法區分,你看再多有何用?多看是為了提升眼界,積累資源,那么要看就要看好的,看優秀的,并且隨著你帶著思考靜下心來看的多了,久而久之,你自然會總結出規律,并有個標準去判斷設計的好壞,反過來,你也可以根據這些標準去要求自己做出更好的設計,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眼高不一定手高,但是眼低手一定手低”。有哪些不錯的設計網站可以學習呢?我整理了幾個我常看的網站,網站不在于你收集了多少,而在于你能內化掉多少知識,大贏家設計名星網,有很多頂級大師的作品,包括國內外的都有,找資料也比較方便。
(4)、你真的是遇到瓶頸期了嗎?
錯把沒有盡力或者短暫的沒有靈感當做是遇到了瓶頸期,盲目以為走反的方向就是突破,為什么瓶頸期這個詞這么容易說出口呢?也許是因為太渴望進步,這種渴望讓你都無法靜下心來做好你該做的事情了,是否瓶頸期不用時常掛嘴邊,我們需要做的仍然還是專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沒有靈感了,就出去透透氣,跟朋友嘮嘮嗑,多看,沒準兒靈感就來了。另一點就是盲目以為走反的方向就是突破,比如一個婚慶公司展廳設計,你整個冰天雪地的風格這叫定位錯誤,這不叫突破。你可以突破了自己,但不要偏離主題活動的定位,真正的突破是風格、手法、理念、體驗等等這些方面的,而不是去走錯誤的定位方向。
(5)、沒有理解設計的真正意義。
設計的意義在于解決不同層次的人的需求,引導人產生某種行為,重在“以人為本”,并使之產生商業價值。那么做合適的設計、準確的設計就尤為必要,我們應該拒絕為設計而設計,拒絕過度修飾,這個就需要從了解一個項目的定位開始著手。接下來就是平面布局、功能、色彩、燈光,材質,軟裝是否給人舒服的體驗,美的視覺感受,這些方面網上很多教程可以學習,而且需要多練多看多思考,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做好,想一口吃成大胖子,頂多是虛胖。
(6)、說的多,做的少。
這點包括2個方面,一方面是經常會有人說,從今天開始要堅持練習要看書,要走上人生巔峰,可說完就沒有然后了,還是繼續玩游戲、泡微博、刷朋友圈、每天qq瞎扯淡,你不付出實際行動不堅持,怎么可能成為大神?那些大神們看起來的不經意或悠閑自得只是表象而已,前期付出的努力、通過的宵、耐住的寂寞只有他自己知道。另一方面就是請教問題,別人提的意見你不去思考為什么,嘴上說很有道理我去改改,然后呢,其實稿子還是那樣,沒有修改。也許是你懶,也許是你覺得別人的意見是瞎扯淡不予理會,好吧,其實你先要思考別人為什么會提這種意見,然后自己動手試著改改,對比了之后才會知道別人的意見有沒有道理。能力越高的人判斷力越強,因為他們見多識廣,他們的意見還是可以聽一聽的。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