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 年11 月11 日至2008 年2 月28 日,著名捷克攝影家米羅斯洛夫·蒂奇在上海舉行個展。蒂奇有一個與廢品無異的相機,他用這個相機拍出了獨特的極富詩意的女人影像。
在一個人人都在使用具備自動對焦功能的高像素手機、數碼單反等高科技攝影設備的年代,誰還“蠻荒”到使用自制相機?并且是用鏡片、舊罐子、廁紙筒、香煙盒、汽水蓋等生活垃圾做成的相機?!81歲的著名捷克攝影家米羅斯洛夫·蒂奇(Miroslav Tichy)就是這么一個反大眾、反傳統的家伙。他的名言是:“如果你想成名,你必須在某方面做到最糟,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糟糕。因此你需要一個糟糕的相機。”
然而,你卻不得不承認蒂奇是個技術高超的攝影師。他自制的這部獨一無二的相機看上去與廢品無異,隨便哪個攝影專家拿在手上,可能都得干瞪眼,但蒂奇就是用它創造出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
蒂奇的照片大多聚焦不準、曝光不當。他用同樣原始的器材沖洗,經常用鉛筆在照片上描畫復雜的線條,進行再創作,有時還為作品制作邊框。每天回到家,蒂奇僅僅選擇一幅底片放印,一旦作品完成,他便再也不在乎了。大量圖片被隨意丟放,沒有任何保存措施。在他看來,“攝影意味著用光影去作畫,錯誤是其中的一部分。那是詩歌,并具有繪畫的品質”。
蒂奇只拍女人,他從不像大多數攝影師那樣,要求拍攝對象在鏡頭前故作姿態,反而經常藏身于灌木叢中、柵欄邊或泳池旁,將自然瑣碎生活狀態下的女性攝入鏡頭,用近似偷窺的視角展現赤裸的現實——女人們在馬路上行走、在泳池邊休憩、在咖啡店里交談、在廣場長椅上沉思……他的作品無一例外地散發著濃重的神秘感,讓觀者感到疑惑。這些不完美、不合規格甚至被損壞的攝影作品帶有藝術家強烈的主觀情緒,細微處充滿憂郁的詩意。
蒂奇1926 年出生于捷克小鎮Nět ice,1940 年就讀于布拉格藝術學院。青年時期的蒂奇激進反叛,曾因莫須有的罪名被當局拘捕,在監牢中度過8 年。上世紀70 年代蒂奇出獄,隨即重拾藝術創作,并將精力轉向攝影。
2005 年,蒂奇獲得法國Arles 攝影節的“新發現獎”,至此他的作品開始吸引評論界及媒體的熱烈關注,并在法國、瑞士等地舉辦多次展覽。2007年11月11日至2008 年2 月28 日,蒂奇在上海M50 的北京現在畫廊舉辦自己的首次中國個展。明年,德國法蘭克福當代美術館和法國篷皮杜藝術中心也將先后為他舉辦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