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倫敦舉辦的“創意中國”當代中國設計展深圳展區引人關注\
韓家英(左)與中國駐英大使傅瑩(中)在“創意中國”倫敦展上。
Don Parker教授來自英國威爾士大學,正在深圳大學作短期學術訪問。在兩周的講學之余,他向校方表達了走訪與了解深圳平面設計的愿望。這種愿望萌生于此前在倫敦V&A博物院參觀“創意中國”當代中國設計展。Don Parker是威爾士大學藝術、媒體與設計學院的廣告設計專業主任,具有16年的職業設計經驗,在倫敦創辦有個人的設計公司。這是他第一次來深圳、第一次來中國,在從“創意中國”展尤其是深圳展區得到深刻印象并為之震驚之前,他對中國設計的了解僅限于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李小龍海報。
在韓家英設計公司,Don Parker與打動他的作品的設計師不期而遇,他形容自己“渾身起了雞皮疙瘩,狀若追星一族”,如果回去告訴學生他見到了設計師本人的話,學生一定會覺得他很“酷”。
1英國設計師盛贊深圳設計
被旁人打趣為“終于見到了生蛋母雞”的Don Parker興致盎然地舉起了相機,在“生蛋母雞”韓家英的引領下,于公司四處抓拍:走過門庭在腳邊顯現客戶名單的地腳條狀長屏、墻上突起疑似報警的裝置、架上高高低低碼放的各式酒瓶水瓶、紙杯上的公司LOGO、間隔工作間的雕花鏤空的古舊門板、角落里很傳統很中國的木椅陶甕等擺件。當走進品牌創意室時,墻上一只看似普通的掛鐘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聽見他與韓家英拍著肩膀會意地大笑,定睛看去,原來這是一只反著走的鐘。
參觀中,Don Parker不時發出感嘆,表示英國的設計公司也不過如此。之后走進會議室,通過墻上視頻了解韓家英公司成立15年來的眾多商業設計。其客戶遍及中國內地,跨越金融、地產、政府機構、文化傳媒、旅游、服飾、食品等行業諸多知名企業。有著多年在歐洲頂尖品牌及獨立設計公司設計經驗的Don Parker看得仔細,問題不斷。當發現韓家英為《天涯》雜志設計的海報系列作品出現在地產客戶的室內設計中,Don Parker連聲表示喜歡。這些海報是韓家英在“創意中國”中的參展作品之一。當鏡頭出現“尚書”二字并得知為一書吧時,他非常驚奇。韓家英說現在的空間不復當初的留白,添置了很多東西,Don Parker會意大笑,深有同感,說客戶總是喜歡自行其是并不顧忌設計師的苦惱。
當本報記者問他對“創意中國”的感受時,Don Parker回答,自己前后去看了兩次,作品很有分量,印象很深,獲益良多。展覽分為深圳、上海、北京三部分,因為自己的專業背景是平面設計,故關注的多是深圳展區。他個人認為,展覽為他打開了了解中國設計的大門,而深圳則代表了中國的設計水平,他非常高興地看到設計師們自己的原創,并非模仿之作,正是從作品中,他領略到深圳設計師對設計語言的獨到理解與運用,并讓他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深邃,體現了設計師的優勢與強勢。
深圳展區中哪些設計師的作品讓他印象深刻?
Don Parker說自己很難記住中國設計師的名字,只能談作品作為對應。他提到韓家英的《天涯》海報,這次有幸在深圳邂逅,讓他又一次體會到震驚的感覺。另外還有兩腿交纏前行的一則海報,那是陳紹華16年前為“92平面設計在中國”設計的作品。他說強烈吸引他的是中國獨有的、有自己創意思想的作品,他感到深圳設計師群體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若要說對設計展提出建議與批評的話,他認為展示的作品少了些,他希望有更多了解的機會。
其實Don Parker在觀展之前并沒有抱什么期望,因為以前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中國的東西,對中國設計的概念還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的李小龍海報。在歐洲,設計師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展覽,去看“創意中國”時他以為就跟慣常的普通展覽一樣,誰想大出意外,所以一看再看,而且越發增強了更多了解中國設計并與之交流的想法。因為深受展覽影響,這次他應邀來深大作訪問,也抱有能夠近距離與深圳平面設計界交流的目的。
2 “創意中國”深圳起步
拉近英國設計師與深圳設計師距離的“創意中國”展現在仍在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院(簡稱V&A)展出,展覽歷時4個月,將持續到7月13日結束。這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中國文化節——“時代中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國首次向英國公眾全面展示中國當代設計的展覽。展覽按城市劃分為三個單元,從“前沿城市”深圳開始,經“夢想之城”上海,最后到達“未來之城”北京。
3月15日,韓家英出席了“創意中國”的開幕式。在V&A博物院,前來觀展的人特別多,人潮擁擠。參觀過國內外眾多展覽的韓家英說,這是他見過的觀眾最多的展覽。展覽本身信息量非常大,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設計的全面反映,其實也是一種總結,就是在中國本土還沒有過這么完整全面的設計展示。對于Don Parker談到的作品太少、往往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只有幾幅展示作品的缺憾,韓家英的看法是,這正是V&A博物院站在學術高度的概括體現,以點帶面進行大輪廓的勾勒與描繪,而不致陷于流水賬似的記錄中。深圳作為起步的第一館,主要展示的是平面設計與視覺文化,上海則為時尚設計,包括室內、家居、首飾、時裝等,北京則為建筑設計,展示北京地標性建筑及個性設計師的建筑作品。
深圳展區的前半部分介紹了深圳上世紀90年代平面設計先鋒——中國當代平面設計的開山歷史,包括海報、書籍及深圳市平面設計協會這一中國最早出現的設計師群體。參展的深圳平面設計師有王粵飛、陳紹華、韓家英、畢學鋒、張達利、韓湛寧及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們。后半部分則是玩具、攝影及動畫、插圖等媒體設計。一進展區首先見到的是香港代表性設計師靳埭強、陳幼堅、劉小康等的海報作品,這種空間的排布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深圳平面設計的前因后果。深圳之所以能開一代設計先河,得益于香港的影響。而作為中國最早的經濟開放城市,上世紀90年代深圳吸引了一批前沿的設計學者與學生,深圳亦成為這些個體設計師在中國能夠獨立存在的唯一之所,由此聚集的設計師群體引爆了中國當代平面設計概念。之后作為中國平面設計發源地的深圳,其影響進一步輻射全國設計領域。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