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它是一個國家的進化過程,這個過程是中國實際國情發展而來的。請諸位想想因為我國的人口現在是世界上最多的,每一年有千萬以上的新畢業的人員需要就業,這個數量相當于一些發達國家的1/4的人口數,所以這是一個民生問題的解決。中國不能沒有中國制造,但問題是要把中國制造做的更好!如果中國制造這個盤子不穩,即使有中國創造,我們也無法吸收這么多的就業人員,如果出現大批的失業,勢必會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我們要驕傲的喊出“中國制造“,不是一個簡單的在世界角色的注解。
比起日本韓國的悄悄滲透,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喧囂,有力,很可能有過分夸大,這似乎更多是源于中國這個古老落后的國家形象在西方世界的突然轉變。
我們可以安慰的說:世界也曾懷疑過“美國制造“ “日本制造“ “韓國制造“,但它們最終都從廉價品升級到廣受尊敬的品牌。日本人用三十年的時間,把汽車開到了美國的道路上,用隨身聽和電視機征服了西方;韓國也用三十年時間,讓三星、LG\現代成為世界級的公司。
中國呢?三十年過去,我們有了聯想、海爾、奇瑞,但他們似乎仍算不上真正的世界級企業,他們帶來了媒體轟動效應,更多源于對中國崛起的敬畏,而不是公司本身。
2009年,奇瑞推出的四款標識,象是拙劣的摹仿品;看看山寨版的手機,街頭,地鐵里那些打工者開著強勁的的揚聲器。按照,這一年中國最流行的說法,他們都充滿了山寨精神。山寨成為這一年的年度關鍵詞。
十年以來,所有的人都在談論中國產業的升級,中國公司的全球化,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但在2009年,中國經濟改革的第二個三十年的開始,“山寨產品“與“山寨精神“卻廣為流行。摹仿不再局限與某個產品與某項政策,而是深入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再是躍向創新的必經的舞臺,而成為了目的的本身。從一臺虛擬的春節聯歡晚會,一部嘲諷性的電影,一款與蘋果一模一樣,價格卻是十分之一的iphone,再到那演唱得象瑪利亞。凱麗一樣的年輕的歌星,或者是與facebook一樣的校內網再到開心網。
它們象是一劑劑迷人的麻醉劑,但在最初的沉醉之后,卻可能迎來頭腦的癱瘓。
我們所有的才能與興奮都迅速的轉化成高速而高效的摹仿與微小的改進能力,它不準備提供全新的經驗,而是一個二手的世界。中國成為了世界市場的縮影。
貧窮塑造人們的消費習慣-人們只追求數量和價格,而對持久性與美感缺乏敏感。這是一個最現實的擺在所有“中國創造者”的面前的問題,當你明白這個事實的時候,很多的疑問都會清晰。
我們的衣、食、 住、行,方方面面無不受山寨侵襲;山寨本身并無明確好壞,它在社會的結構中自然存在;只不過在這個地球時間,中國的大規模抄襲,形成了巨大的效應,猶如一件普通物品,把它放大幾萬倍擺在你的眼前,同樣會震撼人心!
所有的一切,源于品牌的欲望!人性的欲望!與設計無關!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