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 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設計: Pentagram
紐約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的標志在一個固定的形狀統領下進行各種可能的變化,對于藝術及設計,本身就是充滿變化的對象,所以將這個概念應用在標志中,同樣有一種合理性。也正是這個原因,對于一些同類型與藝術或設計相關的項目時,采用這種非固定的標志似乎是具有一種很強的理論支撐。

看完了這些標志,可能有些是讓人感覺驚喜的,有些可能也是會讓你皺眉頭的,這很正常,這至少說明, 這些非固定表現形式的標志并不是萬能的。
從上面的幾個例子,我們可能對這類型的標志有個基本的了解,同時這些標志會讓我們留意到以下幾點:
一,無論你的標志有多么千變萬化,有無數種表現形式,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也就是受眾能夠接觸到這個標志時,其實它只能顯示其中的一種。畢竟,一個標志的傳播,平面印刷會占大多數。這種情況下,單個標志的表現形式是否會令人滿意?上述有些標志,整體結合起來或許會讓人嘆為觀止,但在靜態時,或在單個時,卻不讓人感覺有多少吸引力。如果單個標志呈現時不能讓人滿意,那其實就會削弱整個標志的吸引力。
二,從上述幾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留意到所涉及的項目的一些特點,上述,有些本身就是與多媒體技術打交道的,有些則是一些藝術類型的(包括建筑、展覽、博物館等),上述幾個使用,都基本上有個合理的邏輯性在這里。但很明顯,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這樣的處理方式,有些不需要的情況下你為了顯示你的意念有多了不起而強行應用,這反而會讓更基本的東西被忽略了——品牌是否能夠清晰傳播?
三、傳統標志在品牌的傳達上是否肯定比這些動態標志的表現力要弱?至少我個人認為并不會。一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傳統品牌經驗,同樣適合于未來的發展。事實上,如果這些動態標志把握不好的話,它只象一堆毫無意義的圖案元素。
四、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說,他希望為客戶設計一個“動態”的標志,其目的可能只有一個:增加客戶通過的機率。有些客戶確實會被你的這些意念所折服,但并不是所有客戶都會認同你這一套。上述的例子中,我們都可以看到Wolff Olins設計公司的身影,Wolff Olins在業界確實是一家挺受人矚目的設計公司,事實上他們原來在傳統的項目上都已經做得非常不錯。原來的公司聲譽或許會讓客戶更加信服他們。
五、這是一個最實際的問題:設計這些多形態標志,如果其整體效果是較為復雜的,那這意味著設計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及各個設計領域力量的人員才能配合完成。這種情況,客戶是否愿意增加預算——這是一個無法預料到的事。
由于這類型的標志,還說不上非常大量的出現,所以一些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所以我也留下幾個問題待時間回答: 一, 什么情況下可以考慮這種類型的標志? 二, 這種標志純粹只是為了增加視覺的吸引力,還是它確實能夠成為品牌傳達的一個有力手段? 三, 在“多形態”的表現之下,如何仍然能夠傳達出一種清晰的品牌形象? 四, 這種標志在實際平面上呈現的靜態或單一形象中,如何與多樣式取得恰當的呼應? 五, 受眾的反應?
前10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