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自己的網站上說“設計已死”。“所有該設計的東西已經設計出來了,當今的設計師很難變出個全新的東西來。況且新的東西有什么好?設計師最重要是要設計出人們能認同、能跟人們溝通的東西來。”他的這一席話讓我感動不已,他正是以一個“愛”字和其他普通設計師給區別開了,他說“如果身為一名設計師對創造出東西這件事真的有愛的話,你就會知道,很多事情是怎么樣都覺得不夠、不滿足的!”
“為什么人們花很多錢去更換他們的鞋子和包,卻能忍受家里的沙發10年不變?”在我們眼中習以為常的東西是應該理所當然的,為什么我們的生活不能有更多的改變呢?在2006年的意大利米蘭家具展上,馬歇爾·汪達用一套令人驚艷的沙發回答了這個提問,除了設計的理念外,他還給沙發準備了20套風格、顏色迥異的沙發套和墊子套。他就是這樣自如地揮灑著自己的奇想。
對于人和機器之間相互關系的探討是馬歇爾·汪達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他認為:既然技術的進步已經讓我們意識到機器能帶給人們最為精細和樸實的產品,那么人們實在不需要限制讓機器能帶給我們無限可能性的愿望。他創造了一個有限的世界,這個世界中充斥著各種機器大量制造的奇特物品,可是都是圍繞“人”這個主題,一切都是為“人”而做。非常特別但卻容易理解,它們已經超越了設計通常的意義:一種風格。它們與人非常親近,因為它們可以被撫摸、被使用,因為它們并不完美,也因為它們令人感覺熟悉、可以激起回憶,可以制造出一種體驗并允許使用者參與,又或者因為它們簡單、實用,具有意義、詩意和幽默。這些產品在向全世界敘說著可以被理解、并一直流傳下去的故事。“被使用”就是產品存在的意義,這也是為什么故事都圍繞著使用者,而這些使用者就是我們“人”。
像馬歇爾·汪達這樣的設計師,并不害怕過去和未來帶來的壓力,只是專注于生活中細微的地方,總希望在最常見最平凡的東西中提煉出光彩,把有趣且意想不到的創意變成一件件有點怪異、極度頑皮、漂亮好玩,但又一點也不復雜的設計。
“我想設計師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比當前更美好,我們在創造一個環境,一個有愛、有熱忱的環境,并且讓那些最振奮人心的夢想變為現實。”正如他說評價他的設計是人性的、積極的,它們在傳達和溝通,它是有意義的,同時也是好玩的。這樣一個旨在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的設計師,不僅是外表,更是他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