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跨界優勢及資源副作用
我做過幾年傳統的IT行業,一直以為資源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但是在互聯網接觸了幾年,越來越發現,資源優勢方,往往因為資源優勢,忽視了用戶體驗和用戶訴求,在競爭中,動作遲緩,拼勁不足,往往落敗。
越有資源越不行,幾乎成為互聯網鐵律;而目前包括百度,騰訊,也出現了這樣的反思,他們內部叫做“富二代思維”,百度,騰訊的內部產品,往往有富二代的思路,仰仗資源,反而缺乏競爭力。
先說幾個資源副作用范例
范例1:微信是騰訊爆發的重要產品,但是,微信卻并非騰訊嫡系團隊的戰果,騰訊移動部門幾百人,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屢屢錯失良機,廣州的電子郵局團隊,反而爆發了巨大的沖擊力。
范例2:新浪剛出來火的時候,有一家新聞網站高調出世,就是千龍新聞網;當時千龍新聞網是傳統媒體集團的產物,有各大傳統媒體的合法授權,簡單說,可以認為是官二代;當時一群評論家認為,千龍新聞網的資源優勢遠勝新浪網,新浪將會很快被終結;而事實是,這種銜著金鑰匙出生的網站,注定沒有競爭力,居然一度淪落為鏈接農場,成為搜索引擎要格外注意的垃圾鏈接來源網站。
再說跨界競爭案例,跨界競爭者,不受行業思維局限,敢于求變,一動手就顛覆你的商業模式,往往出其不意。
范例1:史玉柱搞游戲
當時認為搞保健品的弄游戲純粹是亂來,多少資深游戲人都給史玉柱的游戲下了一定不行的結論;結果呢?雖然今天我們說巨人似乎后續的產品也不見得多好;但是游戲行業公認的一點是,征途顛覆了游戲的傳統商業模式,這個模式已經被人稱為中國模式。而后續中國的頁游,手游,都延續了這一模式,從按時間付費轉為免費游戲,道具付費。
范例2:360搞殺毒
360瑞星大戰一開始,我就認為瑞星輸定了,我的判斷依據是,互聯網模式必將擊碎傳統軟件模式,事實正如我預料。所有傳統的IT公司,都應該從此吸取教訓。
范例3:小米搞手機
雖然我一直還算是比較看的開跨界競爭的,當初我還是認為雷軍越界太大了,用互聯網的思路逆襲傳統生產領域似乎不太可能,但事實擊碎了我的判斷。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