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華炮轟征集黑幕
作為中國平面設計界的代表人物,陳紹華先生不僅設計了包括北京2008申奧標志、2004年生肖猴票和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郵票等在內的眾多知名作品,還十分關心中國設計事業的發展,其敢怒敢言、勇于批評的個性為圈中人所皆知。
日前,陳紹華先生再次在報刊發表署名文章,嚴厲批評了設計征集活動中的種種問題。 陳紹華說,“向社會公開征集形象標志設計方案,似乎是一種必然,也是國內一貫通行的做法。從建國初期的國旗、國徽到香港、澳門區旗區徽的征集均是采取這種方式。目前政府事務和社會上商業性的設計征集,基本上都是采取這種方式!薄暗壳斑@種征集方法的情勢正在發生著悄悄的變化,其結果往往可能是事與愿違,得不償失。” 陳紹華每年都會被邀參加各類征集評選活動,其中“大部分是國家級乃至全世界特別關注的重要題材”。陳紹華指出,由于各種不規范的操作,以至有些非常好的項目不能設計出好的作品,“對國家形象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陳紹華惋惜之余更感到痛心疾首。
陳紹華以親身經歷,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征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
一、公信力的漸失。
“一些征集單位,特別是那些缺乏有效公正監督的企業或商業機構,往往會使用巧取甚至欺騙的手法,即以高額酬金為誘餌,利用媒體高調刊登征集公函,這樣做,既能產生轟動的廣告效應,又能吸引有實力的設計師參與。當征集單位獲得大量的應征稿件后,便取各家之長,另行拼湊,或是在好方案基礎上略加修改,以規避官司風險,然后宣布無人中標。”
二、評選缺乏權威性。
“選擇評委時缺乏專業性和權威性,往往是選擇一些相關部門的非專業領導或名人,即使邀請個別專家權威參與,也就是區區一兩票而無法突顯專業意見,真有好的方案也難以勝出!
三、不尊重設計師的勞動。
“中標方案往往僅有區區幾千元報酬,不僅報酬少得可憐,招標書上還往往羅列一些使投稿者難以接受的限定條款,這種既窮酸、又自作多情的招標公告在企業商界比比皆是,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陳紹華同時還積極倡導國際上科學、成熟的做法: “定向邀請,有償招標,專家評定”。即:“在一定的范圍內選擇一定數量的、在行業內大家公認的最優秀的設計師,發出特別邀請并付給一定數額的標底費,請其在約定的時間內,提供一定數量的設計方案。再由另外的設計專家權威、設計評論家等組成專業評判組來評審,中標者再給予相應的報酬。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產生高質量、高品位的設計方案。目前,在設計發達國家,不僅是政府機構,大型企業和商業機構也均采用這種招標方式。一些重要項目,特別是關聯到國家行為的項目更是如此!
相關文章鏈接:
解密中國設計之窗征集“內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