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鏈接:荷蘭設計巡回展關注“社會能量”
社會能量—荷蘭當代設計交流系列活動即將開始
荷蘭當代平面設計
“社會能量”——當代荷蘭交流設計巡回展,于11月2日下午4點在北京今日美術館3號館開幕。展覽匯集了當代荷蘭11個先鋒設計團體,從各個層面展示了荷蘭的當代先鋒設計思想。展覽由北京今日美術館、OMD當代設計中心以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主辦,由荷中藝術基金會、蒙德里安基金會、荷蘭王國駐華大使館、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支持、協(xié)辦。北京站結束后,還將在香港、深圳、上海等地巡回展出。
設計在荷蘭的社會生產(chǎn)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今天的荷蘭更像是全球化時代的設計實驗室,作為當代設計的先鋒,荷蘭為世界貢獻了重要的思想給養(yǎng)。“社會能量”以對當代荷蘭交流設計的研究為源點而展開,參展的當代荷蘭設計團體如伊瑪布(Irma Boom)、卡爾馬藤斯(Karel Martens)、色欲(Lust)、摩爾&范德法登(Mooren & van der Velden)、登貝設計(Studio Dumbar)等,均是荷蘭乃至世界交流設計各個領域的開拓者。他們在傳統(tǒng)平面設計的基礎上,融入了音樂、寫作、社會學、媒介語言學、信息科學、流行文化、產(chǎn)品等,他們的工作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世界范圍內的從平面設計到交流設計的巨大轉型。
配合首次在國內提出的“交流設計”理念,300多個精彩的設計項目將被展出,項目包含了平面設計、書籍、形象、裝置、地圖、建筑平面、導示、舞臺、游戲、界面、影像、動畫等多種形式。通常的設計展往往將“設計作品”抽離了它產(chǎn)生過程中的種種生態(tài)、社會背景等語境,只展現(xiàn)了結果。“社會能量”當代荷蘭交流設計展除了展示“設計項目”本身以外,還以“圖書館”的方式展現(xiàn)了一種新的模式——通過文本、紀錄片、草圖、樣稿等各種文獻,力圖將每個設計項目所在的語境還原,使觀眾看到“真實”的設計生態(tài)。同時一部描述當代荷蘭交流設計的紀錄片“社會能量”也將在現(xiàn)場播放。
另外,由荷蘭王國文化科技部部長率領的、由荷蘭各文化藝術基金會的領導人、重要博物館的館長、阿姆斯特丹市長等組成的約四十人的代表團,集荷蘭商業(yè)、文化和第三產(chǎn)業(yè)精英為一體,也將到訪11月2日下午的開幕式。屆時,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中國新聞出版署副署長閻曉宏、文化部藝術司安遠遠等將作為中方代表出席開幕式。
配合展覽,開幕期間還將舉辦一場題為“交流設計中的文化聲音”的社會能量論壇。專業(yè)的界限將被刻意忽視,多位來自中國、荷蘭與美國的不同領域設計師與思想者將成為演講與討論的嘉賓,出席的有荷蘭先鋒設計的代表莫斐斯&范德爾森(Mevis & van Deursen)、卡爾?馬藤斯(Karel Martens),還有克里斯汀?德班(Christine de Baan,荷蘭學者)、許平(Xu Ping,設計理論家)、馬克威格利(Mark Wigley,哥倫比亞大學建筑系主任)、姜珺(《城市中國》主編),以及策展人王敏(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李德庚、蔣華等。
本次展覽的主題為“社會能量”,旨在通過對荷蘭先鋒設計的展示,引發(fā)觀者對處于轉型期的中國設計進行思考。平面設計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處于什么樣的位置,該何去何從?全球化的進程給設計產(chǎn)業(yè)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我們期望這些問題的提出,能給公眾尤其是設計工作者帶來思考,從而進行溝通,乃至于思想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