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這位49歲的優秀建筑師,懷著對中國傳統的敬意,成功地將中國元素融入新穎并受人注目的建筑中。”
這是《時代》雜志2013年度百大人物榜對中國建筑設計師、中國美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的描述。
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時代》雜志發布2013年度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名單,王澍名列其中。
4月18日,美國《時代》周刊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3年度全世界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名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同時入選。到目前為止,《時代》周刊的這一評選已走過十年。今年的100位人物被分為五個組,分別是:巨擎組、領導人組、藝術家組,先鋒組和偶像組。
另外,入榜的還有網球名將李娜、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華為總裁任正非、2012年普里茲克建筑學獎獲得者王澍等。
成為影響力人物,“讓我有點不適應”
昨晚,記者采訪了王澍。
成為“影響力人物”,讓王澍覺得“有點不適應”:“這不像普利茲克獎,是專業領域的獎。影響力人物榜,似乎是距離我很遙遠的事——我并不是明星建筑師,我只是在堅持一個地方性的探索,我的活動范圍也并不是很大。”
王澍說他并不是明星建筑師,這并不妨礙2012年獲建筑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之后,諸多設計項目——商業的、諸多省份的地標建設邀請——和諸多獎項的紛至沓來。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從來沒有這么多機構想頒獎給王澍——當他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后,他們蜂擁而來。”
但這些邀請和獎項絕大多數被推掉了。因為他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應該的地方”。
幾天前,紐約的一個教授同王澍聊起他在中國所做的探索對美國學生的影響力,“并不是在追逐流行,而是在探索一種可能”。
王澍提到了陸文宇,他的妻子兼合伙人——一年前拿到普利茲克獎時,他在得獎的第一時間就對美國媒體說,你們是不是頒錯了,應該頒給我和我太太兩人。有意思的是,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學生發起了一項簽名,支持斯考特·布朗與她的丈夫羅伯特·文丘里共享1991年普利茲克獎。他們也關注到了王澍,呼吁評委會承認王澍的愛人、建筑師陸文宇的勞動。
未來,一個至少需要十年的計劃
王澍與他的“業余建筑工作室”如今的精力都在鄉村建設上。
中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城鎮化進程中,很多變化即將或正在發生。而在這一進程中,傳統和現代的沖突將越來越激烈。這讓人無比擔心:中國的鄉村城鎮化,還要犧牲掉多少傳統文化?又還有多少傳統可以犧牲?
王澍企圖尋找一種解決之道。
他和自己的團隊從三年前開始著手準備,并在浙江的200多個村落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他要做一個鄉村建設的樣板出來,一個可以復制的樣板。這中間牽扯到太多的東西:文化的保護、鄉村文化的復興、生態可持續生產方式的轉變——而不僅僅是保房子的事情。
這一計劃在他看來,最短一個周期也需要十年。十年樹木。
這也是王澍近一年來在國外巡回演講中的重要內容:“重返江山如畫的世界”——中國還有沒有可能重返江山如畫的世界?
讓人回過頭來又想到《時代》闡述了它選擇王澍的理由:“……王澍和他的業余建筑工作室,保留了中國庭院建筑的情感,適應環境而重新設計。為了反對建筑材料的浪費,他也在作品中頻繁使用再生材料……在一個世紀的老建筑可以在短短幾天內消失的時代,王澍的成功證明了中國建筑沒有拋棄它的過去。”
他不想透露正在哪里進行著這一鄉村建設的實驗。在他看來,“當事情做成了以后再來說,會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