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歷史
在斯蒂文•霍爾的新書——《建筑口語》(Architecture Spoken:Rizzoli公司出版)中,霍爾對他在中國設計的許多大膽的建筑中的其中之一進行了探討。那就是中國萬科(China Vanke Co., Ltd)的總部多功能綜合大樓。這家公司是中國公認的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并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的目光。
去年,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GE))宣布將投資2000萬美圓,成為新成立的中信資本-萬科中國房地產開發基金(CITIC Capital Vanke China Property Development Fund)的唯一的戰略投資者,并借此進入中國急速發展的房地產市場。“萬科意圖讓全球了解,這是其在地球上的位置”,一個大膽的,品牌構建性質的聲明所傳達的是一種前瞻性的態度,霍爾解釋說。
雖然霍爾并不能算作一位走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路線的“偶像派筑師”(starchitect),但他是一位成功的設計師,取得了許多獎項和贊譽。他的名聲來源于對通常能節省開支的新材料的試驗性運用,以及他謙恭地以現代途徑來進行歷史的創新。
上世紀70年代,這個華盛頓州土生土長的人在建筑協會完成學習之后來到紐約。在倫敦,他與扎哈•哈迪德以及其他著名建筑師并駕齊驅。在1976年建立了斯蒂文•霍爾建筑師事務所。
上世紀80年代晚期,霍爾因設計佩思藏品展示廳而引起人們注意,這是一個位于曼哈頓上東面的家具零售店面,在該項目中,霍爾嘗試了像銅、鋼以及玻璃這樣的工業材料。1989年,他的作品在紐約名聲顯赫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上世紀90年代,他的另外一個工業材料的試驗作品受到了熱捧,1998年,霍爾在芬蘭赫爾辛基設計的,曲線優美的、優雅的基亞馬當代藝術博物館(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完工,這也是霍爾至今最被認可的建筑作品。其結構特色是以工業玻璃制成的半透明的墻,夜里點亮后,看起來就像從里面在發光。盡管這些設計可能看起來是展示流行工業時尚,但霍爾卻稱,他對于材料的選擇通常是考慮了經濟和環保因素的,不僅僅是簡單地在樣式上下工夫。
鋼之子
霍爾立刻舉了個例子:愛荷華城的愛荷華大學的藝術與藝術史學院于2006年9年開放,在其外部設計中,采用了考登鋼(耐候抗腐蝕鋼)( Cor-Ten steel,原文為Core-Ten steel),這算是材料應用在一個更劃算的項目中的典型例子。
霍爾回憶說:“我不得不在兩分鐘內將我的設計呈現給州級的董事會,這是一個1500萬美圓的項目。”
“我必須把建造成本控制在每平方英尺200美圓左右。所以我嘗試一種特殊品級的考登鋼,其(混有)銅和鎳的成分。我從未用過這樣的材料!但其成本只是鋁的一半。”——很多建筑師都喜歡用這種閃閃發亮、光滑而耐久的金屬。
該項目不僅僅在預算內完工,其還贏得了2007年美國建筑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的榮譽獎,這是行業內的最高認可。(他的其他榮譽包括2002年建筑領域內的國家設計獎)。
霍爾完成了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Nelson-Atkins Museum)延伸建筑的設計,已于6月開放。曾有一種方案是在現存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結構上修建附加的畫廊以滿足增加的收藏品和展覽品的存放需要,但霍爾選擇了一種更好的方案:他設計了一連串的5個獨立的有些不對稱的幾何建筑結構,并運用了他在芬蘭赫爾辛基設計基亞馬當代藝術博物館中使用的玻璃板材(當然也做了些更經濟的升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