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不乏好的創意理念、好的設計師,但相比國外,我覺得我們更缺乏的是發掘機制、培育土壤,最缺乏的是我們對自身的信心。設計的最大動力就是需求,而設計機構包括許多無可奈何“套牌”的國際設計公司,同樣因市場需求而放棄自主品牌的建立,對于“設計之都”深圳,這無疑是個悲哀。
這邊廂,我們主動積極地與“國際接軌”,而當前國際上討論、研究最多的又是如何把中國元素融入當代設計與創意中。矗立在上海陸家嘴的金茂大廈由美國SOM設計事務所主設計,其設計靈感源于西安大雁塔,《功夫熊貓2》中的形象、場景設計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片中的五大高手虎、鶴、猴、蛇、螳螂,設計來源于中國武術里著名的象形拳虎鶴雙形、猴拳、蛇拳及螳螂拳。
我們手捧著金飯碗,卻如此委屈地迎合國內市場“套牌國際”的需求,恰恰反映出當下社會對設計、創意的誤區。我們在一味崇拜、模仿甚至山寨國外設計與創意的同時,卻沒有好好思考、發掘自我、文化、傳統的精彩,一味強調與國際接軌、膨脹、規模與速度而忽略我們自身,使得許多非常好的本土設計常常變成“燈下黑”。
作為“設計之都”,這不僅是產業的問題,還應該是我們大家的問題。在我看來,市場需求的一個最關鍵因素就是我們自己。有什么樣的的設計需求就會有什么樣的城市設計氛圍,這才是“設計之都”所追求的本意。如果更主動地去了解、認知設計與創意的過程,積極提出建議、批評、訴求,市場也會變得更理性與平和,那些盲目崇拜國外設計的決策者自然會因為“我們”的要求而變得冷靜許多,好的本土設計公司也就有更好的土壤生存與壯大。其實,國外的設計不一定比我們好多少!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