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專題V王曦:說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大家都會想到唯物主義理論的層面。然而,從大的方面延伸到社會各個行業的細部,每一個專業相對于自身的發展也有其特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經濟基礎即行業物質水平,上層建筑即行業的意識形態與觀念,也就是說,物質水平和觀念決定了行業成長的特定情況。那么,針對于設計專業,我們又該如何界定其物質基礎和設計觀念?又是什么樣的設計觀念決定了現在的設計狀態?如今的體制又是怎樣影響著設計觀念的?
@設計交流:設計的觀念何在,這是中國設計行業不能回避的問題。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的設計體制主要有3種,一是國家為主導的、結合社會力量的模式;二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力量參與的模式;還有的就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模式。歐美設計體制的形成與它的經濟結構和文化戰略密切相關,因而設計在國家機器中的形象非常明確,無論是事關民生的小設計還是事關國家實力的大設計,都能找到不同的職能部門協調工作。
@瑯琊一棵樹:中國的設計體制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主導,所有的專業設計協會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業社團法人。但目前,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各設計專業委員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和其他一些建筑、室內設計等方面的委員會,因為與有關體制的特殊的關系,均無法統籌整個中國設計的全面發展,也不可能與產業界(無論是國企、央企、民企等)建立良性的指導及管理設計的關系。
@老玉米:應看到設計在整個體制中的特殊性:它既不屬于純藝術創作的畫院或研究院,也不同于以技術開發為主的研究院;谥袊O計界越來越多設計工作室的出現,在企業、政府、學校等機制之外的獨立設計師制度的逐漸形成。設計的上層基礎有了一個新的空間,它避開傳統體制的制約,從而可能在全球化經濟和資訊的平臺上,建立中國設計新的關系。
@快慢機:設計的觀念與物質基礎不應是理論問題,而應來源于實踐。從設計觀念出發的理想主義是設計面向未來的最銳利的眼睛。中國設計師只有放下身段和文化的包袱,處理好藝術和利潤的關系,將自己還原到不加任何條件的權利之中,才能夠耐下心來對待中國設計成長中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