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唯物主義》是關于當代中國第一位具備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建筑師張永和與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的一次大型綜合回顧展,囊括了他眾多極具開創性的、 跨學科合作的作品。在張永和看來,“非常”是一種工作狀態...
理查德·羅杰斯:1933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5歲時又回到家鄉英國定居。因為叔父是建筑師、母親是藝術家,他從小就對設計有興趣,先后在倫敦AA建筑學院、美國耶魯大學學習建筑。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倫...
這些天,為期兩個月的“2012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引來參觀者絡繹不絕。來自10個國家地區的18位藝術家所帶來的23組59件作品,風姿各異,爭奇斗艷,讓參觀者一飽眼福,盡情享受了一回“藝術盛宴”。
從“大褲衩”到“秋褲”“求奇求怪”之風盛行中國建筑界 國外建筑師偏愛在中國練手。
這次倫敦奧運會的建設在奧運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建筑創新,英國人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把奧運場館當作臨時建筑來建設。他們認為,體育場館甚至可以設計成可拆卸、又可重新組裝的、可重復使用的建筑。這個概念的提出,...
原本是一個誘人的故事:改革開放30年來,大規模城市建設中,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地標建筑的收官之作,號稱世界最大的美術館(建筑面積達13萬平方米)——中國美術館新館設計方案即將揭曉。面對這樣一個重要事件,國人卻...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首次在建筑舞臺露面時,他的作品是一種出乎意料的東西。他的作品似乎是一種建筑師-工程師基礎結構,這些作品對于我——一個英國建筑系學生來說,...
廈門海滄大阿羅海城市廣場已經開業半年左右。它號稱“廈門西客廳”已經吸引海滄人民、廈門人民體驗了半年。我作為海滄人民中的一員,當然是十分期待和興奮,老公不知道在哪里搞了一堆的各種項目的體驗卷,在這半年里...
深圳圖書館與音樂廳已經正式向公眾開放超過五年了,這兩座外表峻黑的姊妹建筑并稱為“深圳文化中心”,自2006年開放以來迅速成為深圳人心靈的伊甸園,同時也是深圳地標之一。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圖書館與音樂廳其...
在這個后現代傳播的時代里,絕對會印證馬克斯韋爾的那句名言:讓人們談論到你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東施效顰的古訓看來要被重新定義了。新近落成的合肥美術館,就在文化建筑這個公共領域里為我們上演了一場當代...
一邊是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一棟棟地標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一邊是老城區中的暮鼓晨鐘,一條條小胡同中溫馨的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兩種鮮明的生存形態,在同一個城市中得到了融合。在昨日舉行的“2012北京建筑論壇”...
妹島的空間給人以潔凈、簡單、滲透的直觀感受,有關她的空間觀念的討論和評價大多也是基于直觀感受的描述,大片落地的玻璃、修長纖細的立柱、加之淺色白灰光潔的表面飾材便是她的空間通常的表達方式。她在金沢21世紀...
作為建筑工程師出身的蓋革,在最初從事建筑的四五年間,參加了很多國際性的建筑設計大賽,為其在工程業務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隨后,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了建筑學和景觀學研究生學位的蓋革,加入了擁有超過95年設計...
新館設計方案已進入最后一輪角逐,4位國際著名建筑師入選:美國建筑師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英國建筑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法國建筑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筑師莫瑟·...
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攜手北京國際設計周共同策劃了以“城市與設計”為主題的一系列意中建筑名家和文化精英的對話。2011年3月2日,“中意建筑師高端對話:城市的未來新世紀城市建設展看,M·福克薩斯X馬巖松”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