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漫畫人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呢?近日記者采訪了部分青年漫畫人:職業漫畫人貓小樂、許力;專職做編輯偶爾畫漫畫的張兮兮;自立工作室的郭競雄;涉足漫畫多個領域的夏大川。他們熱愛漫畫,在辛勞中品嘗著快樂。 郭競雄:出版狀況有待改善 現代漫畫是一種商業領域里的語言形式,一定要符合市場規律,才能完成商業生產這個目的。這需要把散兵游勇的個人創作狀態變成團隊的生產模式或是由多人組成流水線作業。這相對于自由職業人,利弊同時存在。利是快捷,能夠適應市場規律,產品更具規模,更有助于個人水平的提高,個人的收入也要提高很多。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一天畫3張畫賺300元,一旦進入流水線,三個人就會完成15幅,賺1500元,平均每人500元。弊端就是需要協調畫風、工作狀態、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旗卡通”近幾年來,出書將近200套,但收入一樣很不穩定,有時不會比自由職業人好做。其根本原因是國內有些出版社極其沒有信譽,拖欠稿費、吃回扣的現象很嚴重,幾年下來累計拖欠稿費十幾萬。最近跟海外的出版公司有了一些合作,情況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衷心希望這樣不正常的出版狀況早日解決。 夏大川:尋找下一個興奮點 從單純參加國際漫畫競賽的業余漫畫人,到網站、工作室、學術沙龍等幾乎無所不涉的生存狀態,當下最富挑戰性也最有吸引力的莫過于與國內外畫廊的溝通與合作。在經濟收入方面,專欄漫畫、專欄插圖、漫畫代理、出售原作這些渠道難分高下。不過從趨勢上看,一般意義上的漫畫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在逐漸下降,而插圖和賣畫卻在日益增長。以個人經驗來看,歐美漫畫原作的高價位不久將會在國內產生影響,推動國內漫畫走出靠發表出版的單軌制,在純藝術一統天下的畫廊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我打算在漫畫的邊緣甚或漫畫之外的純藝術領域尋找自己下一個興奮點。我為自由職業放棄了很多,如辭去銀行的“銀飯碗”,放棄文化公司及媒體藝術總監職務等等。而自由職業也回饋了我很多,最重要的是滿足了我“掉臂獨行”的自我訴求。我可以連讀一周的卡夫卡而不去想畫畫的事情,也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參加前衛藝術主題展,這些都是傳統職業所不能實現的。 貓小樂:我的版稅多于稿費 我的狀態是每天在家工作。我有一個助理,但是我們并不需要在一起工作,他也在自己家。我們都是全電腦無紙繪畫,工作上的溝通可以通過網絡協作完成。我們不算工作室,頂多算2個“SOHO”人的協作。我們的收入可以很好地維持生計,這樣才能保持創作心態的平和,不致使自己過于被動。作為自由職業人,由收入不穩定帶來的危機感總還是有一些的,不過沒有危機感就沒有動力。個人愛好和沒有更舒心的工作是我走向職業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我的主要經濟來源并不是稿費,而是和某漫畫雜志的合作,這本雜志給我很多的版面和不錯的稿費,這樣我就可以專心做好一個東西,并且可以拿到圖書利潤的分紅,也就是版稅。目前我們的合作方式已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皆大歡喜。 許力:當愛好成為職業,樂趣隨即會成為負擔 如果僅以維持生活為標準的話,許多人都可以成為職業漫畫家,只是會很清貧。沒有穩定收入對于畫漫畫是種障礙,對以“實驗”為夢想的單幅漫畫作者來說,為生計所畫常常讓人感到不爽。想掙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接插圖,但插圖畫多了會麻木的。對于漫畫的職業化,我想說的是:當愛好成為職業,樂趣隨即會成為負擔。作為職業漫畫人,最大的危機感來自自身,擔心長期獨居一室,失去了鮮活的生活,會漸漸封閉起來,成為一個“傻”家伙。當初因為喜歡漫畫,一不小心就職業了,可天天畫畫是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的。我的經濟來源是:一半漫畫,一半插圖。書法和水墨小品能賣個小錢,偶爾也設計個廣告、標志之類的撈點外快。 張兮兮:職業化需要素質和勇氣 我現在還是以我的工作為主,工資大概是漫畫的兩倍。我畫漫畫只與相熟并且口碑較好的媒體聯系,每周控制在10幅以內。我來報社三年左右,已經是新聞報道組的首席編輯,同時負責對外稿件通聯的工作,所以說我在工作上獲得的成就感要大于畫漫畫。畫漫畫對我來說,更多是一種個人愛好。職業漫畫人除了必要的繪畫技巧和專業素質之外,社交能力和勇氣是必不可少的,面對社會,面對生存,面對發展、追求都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并不是任何人都具備這種素質,離開固定職業的漫畫人的確是很有信心和勇氣的一群人。如果我的個人積累達到一定階段,在國內漫畫環境好轉的情況下,也許我也會考慮去做職業漫畫人。▲ |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