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呂越女士致力于時裝藝術多年,她認為:時裝是社會流行的旗幟,是市場的先行者,文化的傳播者,是社會導向的一個重要存在。Fashion Art從屬于藝術范疇,更是引發人們創造和思考的源泉。Fashion Art是藝術與設計交匯的產物,是另一張文化藝術的名片。我們既能從中收獲豐富的美學體驗,也能以此引發對于自身和未來,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哲學思考,從而使作品從單一的觀賞層面轉向觀念性的文化層面。Fashion Art在中國的起步雖然為時較晚,但是,她成就在現時生機盎然的創意革命的浪潮之上,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
時裝藝術,是來源于美國的外來詞匯,原文為Fashion Art,中文翻譯為"時裝藝術",顧名思義,是時裝與藝術的結合。這一藝術形式的核心特點是以人、以服裝為媒介,來表達個人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它是類似于裝置的一種現代藝術,所包含的創造性、思想性、藝術性和前瞻性,對整體服裝行業具有導向和指引的作用。藝術家利用服裝所特有的構成元素來進行創作,而藝術獨有的特質,又升華了服裝的內涵和形態。時裝藝術的水平越高,意味著一個國家行業發展的水平也越高。
今天的Fashion Art展覽平臺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個具有獨特風格和顯著成效的部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藝術家都加入到這個陣營中來。時裝藝術力量的壯大,一方面促進了服裝設計行業原創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為逐漸成熟的中國品牌市場創造了沃土。相信此次"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能夠將時裝藝術的概念傳播的更廣,讓全社會都加入到這個服裝領域的良性循環中來,成就一支卓有成效的力量。從此我們有了全新的眼界來看待服裝,看待藝術。
藝術評論家汪民安為本次展覽發表了評論,他指出:"它們(時裝藝術)必須在視覺上感受到一種服裝的隱約構型,也就是說,它們看上去必須"像"是服裝。這是它們需要遵從的唯一原則,或者說,唯一體制:"時裝藝術"是用來觀看的,它只是符合一種視覺體制。除此之外,它們不必遵循任何其他的體制。"由此更加呈現出"時裝藝術"以設計創意為核心的不凡的價值體系。表明這一藝術形式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