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英(左)在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年會上與芬蘭國寶級平面設計大師卡里碧波(右)合影。
《笨熊笨事》在法國戛納獲獎。
平面設計師劉永清的漢字字體試驗設計作品楓橋夜泊,2011年獲GDC11探索與實驗最佳獎。
梁子向國際買家介紹莨綢制造工藝。
劉曉都在2008年參加巴黎中國建筑展。
琚賓(右二)在荷蘭參展。
“設計深軍”如何向海外拓展?此前已有先遣部隊探過虛實,他們有的成功登上了國際設計獎項的領獎臺,有的設計作品在國外打響了名號。記者聚集其中的室內、平面、建筑、服裝、動漫等行業本土知名設計師暢談在海外的切身體會,分享“設計深軍”海外啟示錄:扶持原創,不能搞“平均化”;廣泛開眼看世界,借力藝術與香港;培養潛力企業,立“特區”法規;設計師應反思是否脫離現實;國際配音團隊引入老外視角;先對國際時裝周說不……
動漫:本土動漫輕取歐美市場
攻略:國際配音團隊引入老外視角
“在深圳做動漫的很多,但做原創的少。多數動漫企業都在做代工。故事是對方給的,市場也由對方決定,中方只負責加工中間環節,很難走出去。”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副總裁尚琳琳表示,做國際市場要長時間的鋪墊,在人才和技術上都要與國際接軌。
2011年,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有限公司年產量達到18512分鐘,位列全國十大原創動畫片制作生產機構榜首,一躍成為全國產量最大的動畫企業。尚琳琳說,其實華強動漫2008年開始做動漫,迄今才4年。但華強動漫的國際市場起步比國內更早,因為中國的流程慢些,要等發行證下來后才能銷售,而國外在未做完全片時,拿片花就可以提前預售。這4年中,該公司的動畫作品去過法國、新加坡、美國和中東國家展示。去年10月,又攜15部動漫作品參展法國戛納電視節,其中《笨熊笨事》一舉奪得7至10歲組兒童評審團大獎,成為首次捧杯的中國動畫作品。他們還多次摘得日本TBS Digicon6大獎、意大利海灣卡通節普爾辛耐拉獎、捷克動畫節動畫獎等多項榮譽。
回顧這些榮譽,尚琳琳表示剛走出國門時遭受歧視無可避免,國外普遍認為中國動漫質量差。“我們第一年去,他們不熟悉,第二年第三年堅持去,并不斷在編創、技術各方面進行提升,他們逐漸對我們了解和認可。現在我們的作品已輻射東歐、西歐及美國地方電視臺。”尚琳琳認為,中外動漫其實在技術上差距不大,中國原創動漫弱在內容。華強的優勢主要在編創,為了打開國際市場,故事都立足于國際視角和普世情感。另外,還有一流的國際化專業配音團隊,分別來自美、英、澳等國一共十幾人。他們不只負責配音,還會針對西方國家的習慣對臺詞再創作,對整個故事內容提出修改意見,有時配出的英文比中文更加有趣。中國動漫要打入國際市場,語言是第一關。而中國許多參展的動漫作品,甚至都沒有英文字幕,更不用說英文配音了。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