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到騰訊微博 ![]() |
轉播到騰訊微博 ![]() |
轉播到騰訊微博 ![]() |
轉播到騰訊微博 ![]() |
轉播到騰訊微博 ![]() |
轉播到騰訊微博 ![]() |
書籍設計也要說話
在呂敬人看來,書籍設計師面對的是不同的需求,每個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有不同的要求,出版社想要出暢銷書,讀者則想便宜買到好書。這些都是書籍設計者需要面對和綜合考量的因素。其實書籍設計師也是圖書作者中的一員,不僅文本要說話,設計也要說話。
現在設計者的痛苦在于阻力重重。書籍既是文化商品、精神載體,形而上的東西,同時圖書又很物化,是形而下的東西。一本書的出版涉及到紙張、印刷、裝訂、銷售一系列的環節。出版社要算錢,核算成本,包括印刷費、紙張費、設計費。通常在成本緊張的情況下經常會不由分說砍掉設計費。或者動輒跟設計者要求拿出十個方案來,根本不尊重設計者的勞動成果。結果我們的圖書不用說設計不行,整體質量也很差。有的書出版后因為紙質太差,滯銷,最后只能化為紙漿,這是一種人力與物力的浪費。歌德學院一位老師曾經說,閉上眼睛從書籍的棱角和挺度一摸而知哪些是中國書,哪些是外國書。德國書放三年也不會變型,中國書就不一定了。呂敬人強調,中國圖書設計強大要靠自己,首先要扎扎實實做好每一步。
技術進步了,審美倒退了
說到中國設計的未來,呂敬人說,中國設計與世界的距離相差50年,這不是危言聳聽。工業設計的差距要更大。呂敬人很清醒,他提醒,不能因為我們得了一些國際上的設計獎就覺得中國的整體設計水平很高了,其實得獎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不足為奇。在評委的印象中,感覺中國很落后,所以看到一些不錯的作品,反差很大就給獎了。
目前國內書籍設計的創意和工藝都不夠。現在不尊重知識產權,鼓勵巧取豪奪,通行的價值觀不提倡靜下心來認真做事。結果技術進步了,意識倒退了,審美也倒退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漢字美不熟悉,對文化美不懂,坐相站相,行為舉止粗俗,何談美呢?其實個人的言行舉止就是一種設計。現在全中國所有大學都開設計課,設計這碗飯不好端了。但并不意味著國人的設計水準整個提高了。呂敬人說,他在國外認識好多人,他們對生活、對家具、對環境的設計有很高的水準,但他們并不是學設計出身。國外一個小學生的請假條設計得很美,不管是字體、大小還是疏密,而國內一些大學生寫個假條,你看了,想嘔吐。
呂敬人說,現在的課本花里胡哨,審美已經扭曲了,編輯不放小蜜蜂、小蝴蝶、小熊貓就不踏實。其實看看民國時期葉圣陶他們編的老課本,非常上口的文本,再加上豐子愷優美的插圖,傳遞的是一種很美的文化。老課本講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本,自然風物,你愛這些山水自然會愛這個國家。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人們閱讀、感動才能去讀,討厭怎么可能去讀呢?呂敬人說他參與了高教課本的設計,提出盡善也要盡美。里面有一些改進,減少一些亂七八糟的符號,插圖要講究,要簡潔,生物的插圖更要準確。結果書出來了,印刷卻一塌糊涂。原因很簡單,印刷交給各地印,紙張不好,課本很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設計要從小孩子抓起,也許要從遞給孩子們一本優秀的課本做起。
紙質書是可以承載記憶和感情的
呂敬人眼中,電子書的出現為書籍藝術提供了一個條件,特別有用,好查閱。電子書是非常好的信息傳達的工具,但未必是非常好的閱讀工具。書籍的未來會分化,電子書會有年輕人和學生追捧,而年紀稍長的白領和圖書愛好者,只會收藏紙質書,這為紙本書創造了很好的機會,為圖書有望成為藝術品提供了機遇。呂敬人覺得紙質書的文本、質感,翻動的味道,眉批所承載的記憶都是電子書無法取代的,一本紙質書在手,你可以舒服地躺下來,靜靜地,懶懶地,喝杯茶,好好地消磨一段時光。
說到紙質書的未來,呂敬人覺得紙質書既可以承載前輩的記憶,又是時間與空間的載體,輕易不會消失。今年6月28日,呂敬人在北京開設了一家“敬人紙語”。這是國內紙藝行業第一家集展示、交流、咨詢、銷售、實驗工坊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新型顧問式公共服務平臺。目的就是致力于傳遞紙文化。在他的眼中,紙張不僅是有生命的,更是有表情有性格的。目前他的研究生到他的店里自己動手做自己的紙質論文書,也有家長帶孩子們親自動手做手工書。他更希望有更多的讀者、設計師加入紙質書的隊伍,一起來抵抗電子書的誘惑。
動漫不是創意產業的唯一
說到書籍設計的現狀,呂敬人一肚子的苦水,他說,現在很多地方花很多錢蓋動漫基地,以為拍幾部電影或動畫片就是創意產業崛起了。其實,動漫并不是創意產業的惟一。在全國抓創意產業的背景下,中國的書籍裝幀藝術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資助,這是很可悲的事情。圖書設計本來是書籍成為書本前的重要環節。現在商品化了,一切卻縮減了。舉辦第六屆全國圖書裝幀設計展的時候,一個展覽館六天時間要三十五萬,錢從哪里來?書籍藝術的傳達和表現,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全國圖書裝幀設計展從1959年第一屆開始一直都是國家級獎,從第七屆開始就不屬于國家級了。級別下降了,對圖書設計者來說,不是好消息。我們現在自己辦了一份《書籍設計》的季刊,我是免費主編,劉曉翔是免費設計,韓湛寧是免費記者,甚至書號都是會員免費提供的,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能努力傳播圖書設計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
1
余秋雨: 當代中國文化其實是不錯的 要學會贊揚
莫言獲得諾獎后,很多文化人發表言論,各抒己見。日前,剛剛出版了新書《何謂文化》的余秋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文化問題時也順便對這個事件發表了看法。
余秋雨說,我個人覺得莫言先生得到諾貝爾獎真是一件可以慶祝的好事,所以我們理解大家的高興,因為在之前一段很長時間里,我們在文化上總有一種自卑的情緒,總會覺得古代文化特別優秀,現代文化,特別是當代文化有些問題,而且外國人好像也是這么看我們。其實我一直認為我們當代的文化其實是不錯的。我看到莫言先生接受中央電視臺的采訪,他說壓力很大。是啊,中國人都希望有代表性,其實他不一定能代表,包括古代那些值得我們仰望的人。莫言先生真是讓我們感到高興,所以老百姓、文學愛好者為這個高興是對的,我一直主張,我們對文化的熱情可以延續得再長一點。
余秋雨還說中國人要學會贊揚,學會歡呼,對自己不太喜歡的東西也不要罵。他說,文學太豐富了,大家不要因為不喜歡就罵,不可能所有的作家作品你都會喜歡。文學是太風格化的東西,所以大家不喜歡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學會接受不喜歡的東西的存在,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學會贊揚。 中國有很多當代作家都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每年評選一次諾貝爾文學獎,有些是你熟悉的,但有些零碎的獲獎作家,他們真的拿不出太多東西,有的只有幾篇小說、幾首詩。所以一開始得獎了,我們有些過度的興奮是可以理解的,今后,得獎的人多了,大家就會覺得很正常。我們的民族需要一個精神適應期,而且我覺得現在比以前好了,以前是會很狂熱的歡呼,這次還比較平靜,而且我覺得莫言先生的態度也比較平靜,平靜地面對這一切。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高興。
2
資中筠: 金錢買不來思想 暴發戶缺貴族擔當精神
重陽節當日,年逾80的資深學者資中筠女士在南京金陵圖書館演講。資中筠敏銳的思考、淡定的言語、儒雅的氣質,令在場的聽眾無不為之稱贊。演講前,資中筠特別提醒大家,不要一邊聽,一邊發微博。她表示,自己并不反對微博,但最怕被斷章取義,話沒講完,句子就四處亂飛。談到文化引領話題,她認為,文化繁榮要靠精英引領,思想是用金錢買不來的。
談起文化,資中筠說,現在是老調重彈,為何物質豐富了,精神反而變得空虛?她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對文化的認識上,“文化在大家心目中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有些被混淆,需要好好地梳理。”她說她不想談深奧的研究課題,只是想談一些常識話題。當今一些人擔心,中國的傳統文化會被西方文化所侵占,拼命強調恢復傳統文化,“其實根本不必,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擔心,結果并不是想象的那樣。”她認為,“文化是流水,越流越活。先進的往落后的一邊流的,就叫‘洼地效應’。大家都愛看好萊塢大片,如果你國產影片拍得好,大家不也爭著去嗎?這不能算是文化侵略,只是文化競爭。”
資中筠認為,不能因為社會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怪罪文化出現了斷層,想從老祖宗那里尋找答案。全世界的文化本來就是應該融合的,哪個好就用哪個。但“現在一提恢復傳統文化,連沉渣腐肉也都給端了出來。資中筠認為,現在中國的一些暴發戶,以為大筆花錢,自己就成了貴族,學的只是皮表,根本談不上貴族精神。“先富裕起來了,先有了地位,不等于人格就高人一等。應該像卡納基、洛克菲勒等人那樣,做慈善,學會和大家分享。”演講最后,資中筠說,文化繁榮要靠知識精英,不是靠金錢,“思想,是用金錢買不來的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