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動畫學院院長
假期開始,有閑瀏覽書架,中央美院許平教授送我的一本《設計為人民服務》作品集抓住我近來本十分敏感的神經。
《設計為人民服務》作品集以北京城市公共問題為關注點,主張以設計作為人文時代的重要策略,廣泛解決城市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的問題。中央美院率先在國內大張旗鼓地樹立起“設計為人民服務”的大旗。
其實設計為公眾、設計為社會的思想理念,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在西方國家開始萌發。此后發展出如Green Design(英國設計界率先提出的“綠色設計”)、PSS(米蘭大學設計學院曼哉尼教授研究提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的“產品服務系統”)、ReDesign(英國設計委員會提出的“再設計”)與EcoReDesign(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提出的“生態再設計”)等新的設計理論和方法成果,還有歐美國家提出的運用設計解決社會意識形態問題等,這些成果表達了設計師面向社會與大眾的設計責任與職業使命。
發達國家的公共設計責任就像其國民誠信素質一樣,已成為普遍現象,我國的設計教育也給學生灌輸了設計責任的有關內容。然而近年來,因設計應用引發的社會焦點問題不斷:汶川地震引發對民居與公共建筑設計安全的關注、奧的斯電梯使用事故引發對公共設施設計的關注、網絡游戲引發的青少年問題、美泰召回2000萬件中國產玩具引發的兒童產品安全設計問題……伴隨著中國建設、制造和信息化的發展,因設計不妥引起的生命安全、公共安全、職業病、心理健康、應急設施、消費者利益、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社會、民生問題有增無減。
我國設計產業應用20余年,究竟該由誰來為公眾、為社會擔當設計責任?
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工業設計為例,國際慣例下產品設計的對象主要是四個方面:制造者、銷售者、使用者、社會,設計面對這四個對象沒有主次輕重之分,都很重要。然而在我們的設計現實中,二十多年來設計服務宗旨,主要是為設計付款方(或稱甲方)利益的最大化。設計師或設計團隊只能對老板或付費的老板負責。擔當設計責任的似乎是設計師,但由于設計決策與設計買單對應,設計師沒有決策權,設計責任無法得到實現,設計方案涉及的安全、環保、生理心理健康等內容,往往因甲方的成本考慮或其它問題被否決或被削弱。
在設計師成為“人數大國”的當下,設計為人民服務的責任缺失難以忽視。究其原因,一是公共設計項目難以真正尊重設計師,領導說了算的事比比皆是。比如地鐵標志設計,社會征集作品過萬件,最終還是領導定奪、領導“設計”方案。二是產業設計項目永遠是付費者說了算,如產品設計,制造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是由老板決定,設計公司的設計由甲方拍板,盡管制造商要面對銷售、消費者及社會,但最終還是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控制設計以利于自己。三是設計師及其團隊在大部分提供設計服務的過程中,一般沒有足夠的專業公關能力去說服、駕馭老板或甲方,于是設計成為花瓶或工具,無法承擔設計責任。四是工業產品設計、網絡游戲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展示傳播設計等,許多設計都沒有政府或第三方參與評價監督,而大眾和社會機構又沒有機會和權利參與到實施前的設計評估中去。
發達國家講究設計責任的公民整體素質是比較高的、設計責任監管體系是基本完整的,他們的設計責任理論方法和實施配套政策、標準是到位的。比如綠色創設計的最大價值取向是有利于社會及公眾,它在發達國家已實施三四十年了。ISO14000的標準實施,包含ISO9000所要求的產品外觀質量,以及人本設計所包含“情感設計”與“體驗交互設計”,都對設計的公眾社會責任產生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們不僅沒有標準和政策,在學習應用他人的理論方法時,有些設計師不僅沒有很好地應用,反而拿這些理論、概念和甲方一起來忽悠消費者。
種種設計責任缺失,對應的設計后果主要有三:一是商業化目標驅動下的設計過度。產品、工程、服務的過度“包裝”設計,“過分”美化設計,過多“附加”設計,過量“偽裝”設計,如月餅的“過度”包裝,就是將過高的包裝成本讓消費者承擔、浪費資源同時轉嫁給社會承擔。二是權力干預下的設計內涵變質,設計者為了自己的生存狀態,面對設計決策權力,要么妥協、要么順應,甚至成為權力利益方最大的“棋子”,有責任的好設計難以實施。三是經濟利益影響下的設計行業道德難以確立、難以形成風范。設計師不追求好設計,生產者不關心好設計,銷售者不推廣好設計,我們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將是何種境地?
生命需要安全的設計,生存需要健康的設計,生活需要優質的設計,誰來為人民承擔設計責任?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