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滬上講演
深澤直人為三宅一生設計的一款手表獲得了不少設計獎項。12邊形的表盤上,每個頂點就是一格時間刻度,表盤中間留白,只剩下干凈利落的時針和分針,“因為手表的功能就是看時間”,這樣的設計又比功能主義多了一份細膩。
上周五,“物的八分目”展覽在環貿無印良品旗艦店開幕。
日本當代最有名望的工業設計師之一的深澤直人在展覽現場演講。 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
如果一張桌子的桌腿更細一點也能完美支撐整個桌面的重量,那就細一點吧!如果一個鍋蓋能夠適應各種尺寸的鍋,那么為什么我們還需要那么多的鍋蓋?如果一個陶瓷小碗,有一點破損,但在破損處能用傳統的日本漆藝來修補,破損或許也就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存在。說到底,在這個物質豐沛、欲望充盈的當下,到底什么樣的設計標準才是最恰當的?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給出了他的答案:“滿足人們欲望的80%即可。”
上周五,由日本國民設計品牌無印良品推出的“物的八分目”展覽在其新開不久的環貿旗艦店內開幕,而作為該品牌的設計顧問,日本當代最有名望的工業設計師之一的深澤直人現身滬上,于當日下午在展覽現場做了同名講座。這位曾經獲得過諸多頂級設計獎項的日本設計師看上去和他所創立的工作室名字一樣——Super Normal,而在講座現場,他指著幻燈片中呈現的一副最普通的中國制造的勞防手套,“我覺得這副手套比這座商場里任何品牌的東西都要酷。”
八分飽,正正好
“物的八分目”,其實是日本民間的一種說法,就是吃東西的時候吃到八分飽就可以了。“這個感受很多人應該也有過,吃東西的時候太貪心吃到太飽,對于這頓飯反而會有后悔的感覺,其實吃到八分飽才是最合適的一個度。”深澤直人在講座現場指著一大一小的兩個圓形來向大家解釋,適中才是更恰當的形態,“這并不是指要控制自己的需要,將欲望縮減到80%,不是這樣。只是說在現在這個社會,人們的欲望都是膨脹的,往往人們想要的東西比正好的東西要多,所以我覺得在設計時滿足人們80%的欲望,才是剛好的。”
他為無印良品設計的一些產品中可以體現這種理念。比如美工刀的刀片,每一條刀片都被切割成了比標準間隔更細小的一塊一塊,這樣,一條刀片可以用得更久。這樣的設計,絕非通常意義上的“偷工減料”,而是尋找一個人類生活經驗的“默認值”,并用想象力去實現它——一根鞋帶多長合適,一個帽子的帽檐多大才恰當。“實際上,在生活中,人們的身體經驗都是共通的。在設計上,我們把這種共通的經驗叫做‘默認值’,找到這種‘默認值’并把它用某種形態表現出來就是設計師要做的工作。”
從成立之初,無印良品的產品設計就和絕大多數品牌背道而馳——強調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無限放大人們的欲望,但完整地提出“物的八分目”這一概念還是受到了兩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影響,大量的工業產品成為地震廢墟的一部分,讓深澤開始思考到底有多少的工業產品最終是被浪費的,而又有多少最終能夠重回大自然——在日本,每天有600萬份便利店產品被拋棄;而每天浪費的食物則占到總體消耗的食物的三分之一。
這樣設計思維模式或許也和深澤本人的性格有關,在采訪中,深澤坦承自己是一個不太購物的人,在家里,更秉持角落里絕對不放東西的原則,因為“角落里一放東西,東西就會越來越多”。雖然當日講座就在24小時營業的環貿中舉行,深澤卻坦言自己不太能理解24小時商場的理念。“人始終有兩種欲望,往前走、不斷獲得的欲望,和控制自己、把自己拉回來的欲望,我覺得如果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獲得的愉悅感會比不斷地追逐獲得的更多。”深澤直人說。
發現比發明高級
在深澤直人的設計理念中有這樣一條,“發現比發明更高級”。
“比如說,做一個椅子,椅子本身有一個自己的狀態,我就不會重新去做設計,而會把多余的減掉,不夠的地方則加入。”深澤直人說,“設計師是創意工作者,總會想顛覆某些東西、創造新的形態的執念,但如果一直這樣創造就會產生很多多余的、用不著的東西。”所以,設計的出發點不一定是創作全新的東西和視覺效果,而是用發現的眼光去發現以前的生活經驗。
深澤游走了中國各地。比如傳統中國民居的灰色磚墻,他說如果用作店鋪的裝飾就會非常有趣。而在仿做宋代青瓷成風的景德鎮,深澤的收獲也不小,他認為,用更加簡潔的現代的形態進行呈現之后,這些青瓷杯子對全球市場來說都會是很好的產品。在江南水鄉烏鎮,居民們將細竹竿垂直地吊在窗臺下,根據竹節自然分叉出的竹絲則成了懸掛小衣物的好器物。而在鄉間地頭隨處可見的條凳,在室內室外都可以用,“這一點,中國和日本非常不一樣。在日本,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是完全隔絕的,而在中國,則沒有那么明顯的區隔,凳子在外面一放,誰都可以坐。”深澤直人說。
而有一些產品雖然廉價,但在設計上也不應被忽視——路邊攤上出售的塑料小凳子,或是勞防商店里出售的8元錢一副的勞防手套。“我們的世界正在快速地往前發展,但是以前的生活經驗中仍然有很多的好東西。”深澤直人說。雖然認為如今的中國和1980年代飛速發展的日本有相似之處,但另一方面,他也承認在制造的品質方面,日本有過人和獨特之處:“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日本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即便是最便宜的小東西,生產它的人也會在被允許的范圍內做到最好的狀態,而不會因為東西便宜就不當一回事。”
整合設計是趨勢
這樣的設計理念實際上和深澤此前提出的“無意識”(Without Thought)、+-0的設計理念都有一脈相承之處。所謂的“無意識設計”就是觀察、發現一些別人沒有意識到的細節,把這些細節放大,注入到原有的產品中去。比如,所有的無印良品的雨傘手柄上都會有的一道凹槽,就是他在觀察到人們在手握雨傘又需要拿別的東西的時候容易手足無措而設計的,能讓人在停下腳步時把手上拎著的塑料袋掛在傘柄上。曾經為其奪得不少設計獎項的三宅一生的手表設計也頗能體現這一設計理念——12格時間刻度簡化為結構形體中的12邊形頂點,表盤留白,只剩下干凈利落的時針和分針,“因為手表的功能就是看時間”,這樣的設計又比功能主義多了一份細膩。
深澤直人的設計理念曾經影響了蘋果的產品設計師。但在講座現場,深澤直人卻表示對于最新發布的蘋果5C手機并不感冒:“這在設計上并沒有什么可以談的,只是為了商業上的目的而生產出的一項產品而已。”講座后,深澤向記者們展示自己設計的一款安卓手機——從硬件、界面、軟件到視覺都是由他進行整體設計的。“我認為整體設計是未來設計的趨勢,”深澤說,而鑒于此,在明年春天他將和其他幾位日本設計師一起在大學里創立一個新的設計專業“整合設計”。在深澤看來,整合設計就是,設計完這款手機后也要設計相關的廣告進行推廣,設計完一把椅子后,設計師也應該設計放椅子的房間。
“事實上,隨著技術的發展,所有的產品最后都會變小變消失,它們都不在了,但作用、功能還在,比如空調變小了,但是調節冷暖的功能還在。唯一最終剩下的東西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東西,比如桌椅。”深澤說,“但是如果我們想透了這一點,我們設計師就要失業了。然而換一種角度來看,我們不是設計某一樣具體的東西,而是設計某一樣東西和某一樣東西的關系,這才是設計師未來的工作。”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