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1 市場 國內品牌很少欣賞到他們的設計
要將產品推向市場,渠道是最重要的事。謝東由于作品主要為瓷器產品,再加上和國外知名公司的合作,讓她的設計從國外到國內都能輕易見到。
市場化的問題似乎也不是問題了,但有這么簡單嗎?在高級設計型酒店的大堂、在高檔百貨商店里或是在藝術區的商店里,劉峰的作品主要能通過這幾個渠道見到。而他還在嘗試更多的可能,要將自己的產品讓更多的人知道,或許這個市場化的過程也就是設計師不斷進步的過程。
記者:你怎么看待產品市場化的進程?
劉峰:一個設計作品要最終成為產品,必須經過市場化的洗禮。設計類商品要從藝術區、高端的酒店、商場全面鋪開,這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記者:那你怎么去看渠道問題呢?
劉峰:對于設計師來說,經營可能并不是強項,我們就需要有一個好的合作方來推廣我們的產品,然而市場上還缺乏這樣的合作伙伴。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國內品牌擁有廣泛的渠道,但他們卻很少欣賞到我們的設計,因為僅僅依靠現有的產品他們就可以賺錢,所以他們也沒興趣去推廣我們的設計。因此,我們有時會走和傳統家具銷售不一樣的模式,除了和一些高端項目的直接合作外,我們在酒店大堂、高檔百貨設立一些展示空間,將展覽和商店結合起來,這樣的傳播和銷售也是一種新鮮的模式。
記者:那是否和你們的定價策略有關呢?價格過高是否也影響你們渠道的打通和鋪開呢?
劉峰:這和我們的成本有關系,和渠道我覺得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更希望我們處在一個高端的平臺上。
障礙2 思想 思想有差距 創新缺氛圍
中國設計和國外設計真正的差距應該是思想的差距,包括設計師以及整個受眾群體。
在國外,許多工廠的工匠都已經能成為半個設計師了,他們鉆研技術、工藝,并且能夠優化設計師的設計,而在國內,大多數工人僅僅只是一個工種而已,沒有創新,更談不上設計。
記者:和國外的差距只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些嗎?
謝東:不,現在能看到的差距或許只是設計上的,有些設計師覺得非常棒的想法可能已經是國外二十年前就已經有的想法,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成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國外早已經走完了。
當然,思想上的差距是更明顯的,不論是設計師還是消費者,我們缺少一種氛圍,而這種氛圍不是說幾年或者幾十年就能培養出來的,我們還處在一個積累的過程。
記者:那怎么去縮小這個差距?
謝東:還是要多看,多出去走走,現在設計師的條件已經比當年好了許多,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外界。
只有眼界夠寬廣,才能獲得更好的想法,才能激發更多的好設計。
障礙3 環境 依附企業過度
在中國做設計的確會面臨許多問題,這并不是說設計環境就有多么差,但設計師常常會面臨許多阻礙則是很平常的事。
這也是為什么許多設計師很辛苦的原因之一,因為當前中國的設計師大部分是依附于企業的,因此企業需要什么就會做什么,很少能有自己的創新和設計。長此以往,設計師當初的理想早已被磨滅了,更談不上設計本身了。
記者:你怎么看待當前的設計環境?
王瑩瑩: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設計,就像我這個店,盡管位置不是很好,也有人找進來轉,進來買東西,而且這個群體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
不好的方面主要是設計師的生存狀態,因為設計師也是人,也得生活,那為了生活就必須有一些妥協,并且是在設計上的妥協。
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幫助一些品牌去做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不是我的創意也不是我的設計,我完全按照企業的要求來做。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