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工業設計頻道 → 理論文摘 → 訪談記錄 |
|
喜多俊之:沒什么 比生活本身更重要 |
|
你可曾想過椅子也可以角色扮演,分成爸爸、媽媽和孩子?或者長出兩只米老鼠般的耳朵?你可曾想像在沐浴的時候,屋頂上有如恒星般可以自由旋轉的冷光燈?或者在你們家的AQUOS電視機上刷上日本漆?日前,喜多俊之的首個中國內地展覽在上海舉行,這位設計大師創造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諸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慕尼黑現代美術館等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早報記者蔡曉瑋
設計是你必須把使用者始終放在腦袋里的一個過程。所以假如我的設計理念在設計層面上不被接受,我就走另一個方向,直到被接受為止。這是設計無可避免的一種屬性。
——喜多俊之
日前,喜多俊之的首個中國內地展覽在上海空間美學館開幕,將持續展覽兩個月時間。這個名為“跨界時空、面向未來”的展覽展品幾乎囊括了他各個階段的代表性作品——從其成名作帶著“米老鼠耳朵”、可以隨時變身成一張舒適的單人椅的WINK椅,到還未投入大量生產、只在概念階段的冷光LED燈。
展覽現場的每一件作品都和生活密切相關,椅子、沙發、桌子、燈具、餐具,連機器人也以和人互動、表情達意作為設計重點——作為日本的國寶級設計大師,喜多俊之的作品卻被貼上了“最歐洲化”的標簽——簡潔的造型、人性化的功能中帶著一份天真的氣質。
喜多俊之的名言如同他的作品一般直白而富有哲理:“在我看來,沒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重要。”在其日本的工作室里,喜多俊之曾讓客人們坐上自己設計的座椅,在自己設計的燈具下,用自己設計的食具度過美好的一天,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在自己設計的作品中生活,就連設計的機器人的模樣都拷貝自自己心愛幼女的臉龐。
昨天,喜多俊之接受了早報記者的郵件采訪,喜歡同時穿梭在未來與過往、東方與西方之間的他,坦承“我相信我們本質上和1000年前或者3000年前的人類沒有什么很大不同”。而作為一名從1960年代就開始涉足設計行業的設計大師,對于設計師的宿命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如果我的設計理念在設計層面上不被接受,我就走另一個方向,直到被接受為止。這是設計無可避免的一種屬性。”喜多俊之說。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 )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