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Harry Seidler在澳大利亞去世,他上過包豪斯創辦者的課,被認為是包豪斯風格最后的實踐者。
包豪斯是現代主義建筑和設計的開端,當年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革新和創意,今天看來,在生活中大多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物。
到處可以看到打著包豪斯旗號的房地產廣告和設計師,但包豪斯好像水銀,跟現代主義的其他許多創意和產品一樣,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些基本的要素和原則,已經跟著我們的需求和生活的變化而發展演變了,要把某個人某件事剝離開來,說他/她/它是包豪斯,已經不太可能。即使Harry Seidler的建筑,也跟澳大利亞當地的自然和環境有密切的聯系。
包豪斯今天已經變成了宜家家私,變成了迪卡隆,變成了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變成了我們公寓里的落地窗,以及不吊頂、不做角線的室內裝修方式。
正因如此,包豪斯得以鮮活地存在著,通過北歐人極簡設計的家具,通過那些白墻長窗平頂的方盒子建筑。包豪斯當初成立的時候,就下了決心不做古董,這個愿望果然實現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