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間接式”的符號圖騰 本人曾經在一所學校里與學生作了一次有趣的創作游戲,我出了一個題目,并要求大家在紙上寫下20條與主題相關聯的東西,例如電影節,請大家在紙上寫下20種聯想到的東西,如導演椅子、膠卷之類,15分鐘后,大家已經填滿20種聯想到的東西,手到拿來,十分容易。我再作另一次要求,題目不變,再次寫下聯想到的東西,不過不可以重復剛才寫過的答案,當中一半學生已經有著吃不消的感覺,不過沒有辦法,頂著頭皮再嘗試寫出20種與“電影節”聯想到的東西,15分鐘過后,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總算完成。跟著來的才是精彩的片段,我再作另一要求,仍是相同主題,仍是20項不同的,聯想到的符號或者物件,這次大家反應很大,有大半學生已經喊著沒有可能,甚至要放棄,當然下課時間未到,我再給半個小時嘗試尋找這看似困難的答案,并且附加只可完成才能下課,在一遍怨聲中,大家好像奇跡般,艱苦地完成并呈交最后一張答案。 當我細閱所有之答案時,我并向大家分析研究剛才的實驗之結果,在第一次呈交之答案中,20項聯想到的物種中有大半居然雷同,分別不大,不過在最后(第50 至60項)之答案中,居然無一相同,這就證明了冰山定律之說法,概念是無限的,只有行為模式可以令她有限,如果大家認為概念有限時,設計歷史也將成為終結。 大膽嘗試、放棄重復、遠離抄襲、獨舉一幟,這就是概念創作之重要基礎。










黃炳培設計作品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