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解決問題的人
何增強向記者表示,每個園區都已享受了不同的政府優惠政策,但由于所有園區都面臨償還銀行貸款的壓力,因此,虹口區近期舉辦座談會來了解園區入駐企業的情況,并與上海銀行探討租賃經營使用權是否能作為抵押,“但最重要的是園區本身需要積極辦法”。
毫無疑問,最需要擔心的是園區的投資者和運營者,“他們才是真正需要解決問題的人”。
羅浮紫藝術典藏的毛文采作為園區入駐者已“參與到園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公共空間,細到環境衛生,這里地方不大只有6000平方米,便于管理”,她深信,所謂創意園區是“由下而上”的發展,譬如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創意園區就完全是藝術家們的個人行為,“根基很好,做文化產業,要有理想和浪漫主義精神”。當年改建原有建筑的屋頂花園時,她曾主動為園區經營者提供免費的設計方案,并提出此處未來可作為公共活動的空間。如今的“E倉”運作良好,園區的公司沒有流失,基本保持多年前入駐的2個電影工作室、來自德國的網絡設計公司、2家廣告公司、多家室內設計公司和來自法國的工業產品設計公司。
不過,楊明潔不完全贊同這種“由下而上”的發展,在他看來園區業者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認為園區業者不應該把自己的角色局限于租賃者,而是應該主動促進以創意園區為載體的創意產業鏈的形成。向上,為設計提供銷售渠道,幫助設計與品牌或企業接上頭;向下,為設計提供配套服務。創意園區還可以提供更多的軟性服務,比如幫助設計公司進行媒體推廣宣傳等等。這些都是創意園區的增值空間”。
他的想法目前得到了一些實際案例的支持,改建后曾一度較為沉寂的1933老場坊在第二季度迎來了全球著名數碼廣告服務機構博斐集團(Profero Group)入駐,它與數位上海創意人士在此共同打造了“意工場factory”,一間風格前衛的時尚生活概念館,包括餐廳、會員制酒吧、創意產品零售區域、畫廊展區、創意工作室以及網站。1933的管理公司眾桁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還邀請知名創意人士徐宗漢策劃組織“全年不間斷的世界級文化藝術活動”。
無論如何,我們期待著通過新的設計和經營理念,把創意園區和其他的房產發展商鮮明地區分,這也是一種創意。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