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動畫導演:孟軍
記者:上屆動漫節您透露正在籌備制作動畫電影《狐仙傳》,現在進展如何?
孟軍:《狐仙傳》的籌備工作可謂是“進展緩慢、收獲頗豐”。
劇本在2002年7月完成,2003年上半年由于《小兵張嘎》的片頭制作而中斷前期的策劃、下半年要解決生計問題因而無心于《狐》的創作。2004年下半年完成了數量四本之多的造型設計方案、基本場景設計方案,2005年上半年為《狐》籌集資金,未遂。無奈之下只得中斷前期的創作,有幸得到鞍山科技大學動畫系劉東升主任、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動畫專業的陶雯主任等教育界同行的推薦,給學生講課才暫時緩解了生計問題,同時,一直在得到中國動畫學會副秘書長李中秋先生的關注和鼓勵,雖然身處逆境但信心依然。2005年下半年雖然籌集資金仍然是一片渺茫,但有幸結識了一批做投資專業的朋友,比如深圳的劉中青先生等等。05年金秋到來的時候,又很幸運的得到中國動畫學會邢國金老師的推薦,開始了《動畫電影視聽語言》的寫作,表面上是停止了《狐》的前期創作和修改,但《動畫電影視聽語言》的寫作卻是對自己在專業上的理論總結和反思,將為《狐》的全面創作制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當然,也是希望和動畫學友們交換些專業上的體會。2006年1月,隨著《動畫電影視聽語言》寫作的完成,隨后完成了《狐》劇本基本框架的調整和第一幕開端15分鐘片頭樣片的畫面分鏡頭工作。
《狐》前期的創作過程,表面上看有著孤軍奮戰的孤獨感,但一直是倍受同行和朋友們關注和幫助的。《狐》的美術祝欣,除了構思作品的美術風格,也在為《狐》尋找投資伙伴。深圳的劉中青先生一直以個人和朋友的身份和我們探討著《狐》的商業運作模式,劉先生的誠信給了我們創作的信心和勇氣,很多時候我會忘了找他要錢開工的初衷,另外,《狐》的一些前期創作也和一些專業同行進行了交流和溝通,得到了很多中肯的意見。還有一些不熟悉的同行也打來電話在逆境中相互鼓勵。一部動畫電影絕不是一個人能做的,它需要很多人不同的智慧。《狐》的進展雖然緩慢、但面對各種不同困難時收獲是豐厚的。引用一句朋友的話:根扎得深,樹才長得高大茂盛。現在進展如何呢?還在深深地扎根呢!
記者:您作為“美猴獎“的評委,對本次參賽作品的總體感覺怎樣?您最欣賞哪部作品,為什么?
孟軍:對本次參賽作品的總體感覺是:制作技術手段不再是比較作品高下的絕對尺度,立足于劇本,體現“敘事目的,角色情緒,場景氣氛”三方面的視聽運用能力,似乎成了國產低成本電視系列動畫水平的新的焦點。比如情景喜劇《快樂東西》,雖然視聽運用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但作為體現電視節目娛樂的特性,《快樂東西》實際上滿足了電視觀眾的需求,其制作卻是flash技術手段。看完《快樂東西》不能不感到同類低成本傳統二維電視動畫所面對的競爭壓力。換句話說,如果由flash技術完成的《快樂東西》在視聽運用能力上逐步成熟,加上flash技術在生產上的高效率、大眾化,那么運用傳統二維動畫技術的電視低成本動畫還有什么優勢和意義呢?個人認為在未來能滿足國產電視動畫節目需求量的主力軍將是flash或類似于flash技術支持下的低成本制作。大規模的二維傳統生產線要在電視領域里接受市場的考驗,可能要走“高清”技術下的電視動畫精品路線。也許制作成本在短期內不可能大幅提高,但這種尷尬可能是無法避免的。
最欣賞的作品無疑是韓國國立大學的《Abandoned Dog(被拋棄的小狗)》,之所以欣賞是看到了創作者平實、樸素的創作心靈。作者的創作僅僅是著力于塑造被拋棄小狗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的塑造是人格化的,戲劇性的。如果說我們看多了迪士尼程式化的角色表演,那么《Abandoned Dog(被拋棄的小狗)》中小狗的表演是藏在黑色幽默背后的感動,夸張的肢體語言使我們忍俊不禁后留下隱隱的酸楚,清新淡雅的“淡墨”表現形式使觀眾能直接觸摸到一種久違了的溫暖。相比之下,同樣是學生作品,我們的作品往往是“戰爭”“環保”等等高深的主題,不是說這些選題不對,是想說對于一個大學的學生來講,對這類主題的把握是需要作者閱歷的積累和長期思考的。多數學生在心急氣躁、急于表現的制片環境下,關于這類主題的表達往往是空洞和無力的。有時不得不懷疑創作者有為拿獎而創作的嫌疑。同樣,一提到中國的學生作品,動不動就是水墨、或各種中國畫表現形式,似乎外國評委們青睞于這種形式似的,有些起哄的感覺。個人認為這是學生作品創作時的一個誤區,作為動畫專業的學生在創作期間,重點還是要練習“老老實實講故事” 這門手藝。接下來才是選擇表現這個故事的視聽形式。其實這也是一個學生創作心態的引導課程,指導老師責任重大。
記者:美、日的動漫作品都有各自鮮明的特點,您認為中國動漫怎樣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孟軍:說到各國動漫作品的鮮明特點,不得不提到“文化”,這的確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一定要把歐美、日本、中國的動漫特點分的清清楚楚,站在21世紀祖國的大地上,我還是認為——我們喝的永遠是長江和黃河的水,就算是喝可口可樂,有可能喝的還是長江,黃河水做的可口可樂;我們吃的是中國的糧食,就算在自己家吃漢堡和壽司那還是中國糧食做的;我們穿的是中國的棉花、麻、皮革,就算是給自己做件和服套件牛仔褲,可能還是中國的原材料;我們住在中國的土地上,就算是咱家裝修了個榻榻米,蓋了個歐式的小別墅,它也沒搬到東京或華盛頓去;就算您走遍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我相信您忘不了您回家的路,因為您出生和成長在那條路上。您不會忘記自己的漢語,就算您在廣島或洛杉磯您還得和您年邁的父母用漢語通電話。”
我們的文化就藏在我們的衣食住行里,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就種植在黃皮膚里,只要好好照照鏡子對著鏡子里的自己說聲“你好”,就發現自己很“中國”,世界需要我們很“中國”。因為世界本來就是絢麗多彩的。中國動漫是什么樣的風格呢?用動漫的語言給世界講中國的智慧,講中國的傳統和文明,講中國人的情感,講中國人對待世界的態度。用哲學、歷史、科學、人文的視野講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講好了,風格自然就會表現出來。
記者: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我國動漫目前的處境?
孟軍:動漫產品是文化產品,文化產品首先要有健康、良好的社會效益,才有商業效益的可能。大眾動漫消費者首先是從娛樂的角度接受一個動漫作品的主題和立意然后到它的視聽表現形式。從娛樂性和思想性上對這個動漫作品產生了情感后,觀眾才去接受動漫的衍生產品。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經營動漫產品時輕重緩急的先后次序問題。無論是以文化包裝商業或是以商業包裝文化的經營思路,動漫作品本身的品質是重中之重。“急功近利”的經營思路不會給行業帶來任何益處。世界是大家的,正確認識我國動漫業目前的處境要從認識自身的定位開始,行業里不同分工的個體在做到術業有專攻的前提下,還是要有合作意識,當然,合作的前提是建立科學公平的合作規則。如何正確認識我國動漫目前的處境?那就問問我們自己在行業中所定位的角色是怎樣的。
記者:中國的動漫公司不僅要考慮產業運作,還要從青少年培養的高度來認識動畫,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孟軍:如果這家動漫公司僅僅是從事生產制作,那就簡單了——整天考慮的是接活的事。如果是一家原創動漫公司,情況就不一樣了,從立項、資金投入、創作、制作、產品推廣、回收等等,的確是操碎了心。“從青少年培養的高度來認識動畫”這正是在立項階段要考慮的事。我的看法是這是一個社會責任感的認識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創作者給青少年朋友帶來什么樣的精神食糧?也是一個內容與形式統一的話題。具體的說就是我們如何運用動漫語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去淺出一個健康的主題。這個尺度很難把握,太強調主題可能會使我們的動漫作品空洞而失去和消費者建立的親和力,不著邊際的胡思亂想又會使我們的動漫作品失去方向感,可能會在社會責任感上欠思考。不管怎樣,站在動畫行業繼承和發展的高度,這些來自于先進的健康的主題層面的思考是我們原創動畫人要經歷的過程。
記者:中外合拍是否是振興國產動畫的捷徑?
孟軍:如果有一個中外都認可的選題,這個選題一定是多元文化交溶的產物,我想它應該是振興國產動畫的一個思路。但不是捷徑,動漫產業沒有捷徑可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人要實實在在的做,動漫作品要一筆一筆地畫。
記者:最近得知您正在編著一本理論作品《動畫電影視聽語言》,能否給大家談談這本新書?
孟軍:這本書分四個部分:1認識電影劇本;2認識基本的電影視聽語言;3解讀動畫電影劇本;4應用動畫電影視聽語言。
第1部分盡量系統深入地把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劇理論作了一些量化的分析,并用這套理論分析了國產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和意大利電影《天堂影院》。介紹了從電影劇本的構思到完成的詳細創作步驟:“故事梗概——段落大綱——分場大綱(文學腳本)——電影劇本(分場劇本)”。
第2部分運用動畫鏡頭的實例分析了構成電影視聽語言的十四個組成部分:1鏡頭視點;2軸線;3機位;4角度;5運動;6景別;7照明;8色彩;9構圖;10臺詞;11音響;12音樂;13鏡頭的長度;14剪輯。
第3、4部分運用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劇理論系統地分析了動畫電影《千與千尋》。這應該是一本工具書,我在創作實踐過程中還是要回過頭來翻閱一下它的。
記者:請給正在學習或準備學習動畫的人們一些建議。
孟軍:《千與千尋》里,當千尋在鍋爐房中幫煤屎拿起沉重的煤塊時,鍋爐爺爺對她說“一旦接受這個工作,就要把它執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