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子造在景點邊緣,甚至“遠開八只腳”,這種所謂“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往往被一些售樓人員當作景觀住宅高價叫賣。滬上景觀學家直言:這些最多只是“觀景房”,根本稱不上“景觀房”。他們呼吁有關部門對房產廣告中隨處可見的“景觀”宣傳語加以規范,并為“景觀”二字訂立標準,讓老百姓明明白白買房。
上海科學院等單位組建的國內首個景觀學會日前成立,有關“景觀住宅”的學術標準和《景觀住宅選購指南手冊》正醞釀推出。專家指出,景觀住宅應是住宅與景觀合二為一的整體,其所含景觀內容是指近景而非遠景,范圍應是“住宅建筑的外立面及外立面所圍成的空間”。因此,即便在有點天然風景的郊區鄉村,造些沒有近景布局的房子,也不應列入景觀住宅的范疇。而在市中心,由于自然景觀缺乏,貼近住宅的景觀更多地通過充分利用建筑之外的有限土地來布局謀篇,那就更不易達到“景觀住宅”的標準了。 如果小區內有一片草地、一排林陰、一角園林,這種樓盤能否貼上“景觀”的標簽呢?市景觀學會人士表示,建筑學中的“大景觀”概念,包括建筑、橋梁、小品、環境四大要素,在高標準的“景觀住宅”中,山、水、樹三者缺一不可。景觀住宅可以巧妙結合真山真水和林木花草,達到取景借景效果;也可人工造景,比如假山假川、盆景小瀑等。此外,建筑本身須與景觀相協調,在形態、色彩、質感、圖案等方面都要講究。然而,目前本市對住宅綠化的程度、景觀種類等都沒有具體標準,難免魚目混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景觀學認為,景觀住宅不僅為居者而建,也為觀者而建。即并非只有住宅業主獨自享受景觀,建筑外的路人也能在視覺上產生美感,把景觀住宅當作一處城市風景來看。上科院院長、市景觀學會理事長曹振全指出,通過制訂相關標準和普及景觀科學,從學術角度規范“景觀住宅”市場,不僅能提升房產景觀價值,讓百姓購房有譜可查,而且還將使“景觀住宅”本身成為城市環境和生態的一道美麗風景。
據了解,繼北大成立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清華成立景觀學系后,同濟也將原風景與旅游系改為景觀學系。與此同時,景觀設計師也已成為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的新職業,經過培訓和考試,本市首批20名景觀項目管理師開始持證上崗。然而,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制定“景觀住宅”的標準。有關專家呼吁,廓清房產市場有關標準,為“景觀”二字設定準入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