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系列包含中國元素的動漫作品正在世界范圍內走紅,一些海外動漫大師和大牌制作機構紛紛表示將推出中國題材、中國故事的作品。中國元素為何日益受到國際動漫界關注?中國動漫界該如何應對?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委會副秘書長、國家扶持動漫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六一近日接受了本報專訪,就這個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既緣于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及近年來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也緣于中國元素在動漫作品里逐漸高漲的價值和潛在市場。
動漫在生活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
相對而言,一個油畫家或者一個漫畫家的創作是個人行為,而動漫創作則是一個團隊行為。盡管動漫作品也要像電影、話劇等藝術門類一樣進行場次的演出,但它的生命力卻更強。其中最成功的例子,當屬美國的米老鼠和唐老鴨,這兩個形象已經有了七八十年的歷史,現在依然青春常駐,并不斷給相關方帶來經濟收益。
王六一在解釋動漫形象的生命力時說:“動畫能夠創造出虛擬形象,而且不會像演員一樣青春易逝。”經典的動漫形象變成品牌,品牌又變成商標,商標則用于各個領域和方面。更重要的是,動畫是一種文化符號,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價值取向,同時宣傳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價值觀。王六一還說,動漫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藝術,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帶來新的變化,技術的發展使動漫變得更豐富和具有震撼力。
如今,動漫在現實生活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僅拿美國為例,去年其最叫座的10部電影中,3部是動畫電影,5部采用了動畫技術。當然,動畫的生產制作,尤其在美國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產業。一旦選定了選題,其費用在行外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據悉,動畫片是按照分鐘計算生產成本的,而動漫電影的高成本則更是高得驚人。在美國,一部動畫片投資上億美元往往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中國目前的動漫電影,號稱最大投資的國產片也只有3000萬元人民幣,折合美元400多萬。
不可否認,動漫的進步程度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可分割。上個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經濟起飛的階段,而恰恰正是那時,日本的動漫產業得到了強勁的發展。當時,日本出口量很大,汽車、鋼鐵、造船等的出口都間接帶動了日本動漫的出口。日本動漫的目標是能夠占據歐美市場,因此除了節目質量好之外,還有文化寓意的表達。韓國10年前在金融危機中借機改變戰略投資方向,才導致涌現出一大批能夠在國際上站得住腳和深受歡迎的節目。
日本從阿童木開始巧借中國題材
“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善于拿來主義的民族。其早期的動畫大師手冢治蟲一開始就吸取了中國元素。”王六一說,《鐵臂阿童木》中阿童木的形象就是手冢治蟲從中國的孫悟空身上吸取了很多元素。手冢治蟲曾說,正是看了中國的動畫電影,使他產生了一輩子獻身動畫的想法。日本動畫的誕生,除了借用歐美技術外,更從中國文化里吸取了很多成分。
在跨越國界方面,動漫可以說比其他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具優勢。在中國的概念中,日本在某種程度上屬西方國家,因為日本的經濟是屬于西方體系的,這點在動漫上也有所體現。以當今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為例,他創作出的在國際上熱賣的大片中,其形象和布景都非常歐洲化,奇特的想象力加上普世的文化,很容易讓人產生認同感。不過,宮崎駿早年最先受到的影響卻是來自中國。二戰后,日本制作了第一部根據中國故事題材改編的彩色動畫電影《白蛇傳》,該片深深影響了童年時代的宮崎駿。此后,日本從中國的功夫片《黃飛鴻》、歷史小說《西游記》等眾多領域吸取元素,創作了許多知名動漫。
可以看出,早在上個世紀日本就已經巧妙地借助中國題材,中國元素使起飛中的日本動漫業被注入了原創的因素。像三國故事被演變成美女版的動漫《一騎當千》,三國時代的英雄和名將都演變成了能力非凡的男女高中生。手冢治蟲根據《西游記》改編的動漫還曾經使他在威尼斯國際兒童節上獲得大獎。所以王六一說:“日本人厲害之處在于不是照搬,而是有新的創造。《鐵臂阿童木》就是日本最最成功的,改變了日本在國際上地位的一部片子。”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召開前,日本就開始播出《鐵臂阿童木》,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日本在利用其他國家文化資源方面的成功之處,不僅是取得驕人的市場業績,同時也把日本文化帶到了國際上。”王六一說,《龍珠》里不僅使用中國文化元素,更讓這部片子打入了美國市場,在美國實現本土化,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公司。
美國動漫下一個目標是豬八戒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國的動畫品牌開始引起歐美國家的注意。此外隨著中國的強大,他們也意識到中國題材的重要性。美國人最先看中了這一點。與此同時,迪斯尼風格的動畫創作受到挑戰。而像蜘蛛俠、綠巨人、美國X戰警等眾多新的動漫類型,隨著技術的進步越做越強。為了創新,美國開始在利用中國題材方面狠下工夫。不過,他們在選材角度上和中國的傳統觀念有所不同。以《花木蘭》為例,中國強調木蘭的“孝敬”、替父從軍,但美國則是把花木蘭變成了一個英勇的戰士,弱化了中國“孝”的概念。《功夫熊貓》的成功則在于能夠把中國的“道”融會貫通。中國導演陸川曾說:“美方工作人員顯示出對中國文化極為真誠的態度。”正因為如此,該片去年夏天登陸中國,取得了1.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創下了在中國上映的動畫片的票房紀錄。
據王六一透露,目前美國還藏著兩三件“秘密武器”。其中之一就是很可能在近一兩年內,將《豬八戒》做成一部很精彩的動漫電影。豬八戒是一個最受歡迎的形象,雖然他會耍點小聰明,犯小錯,但心地善良,包括在中國國內,豬八戒都是很受女性歡迎的人物。
王六一認為,美國除了在使用中國題材創作電影和動漫之外,也在試圖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和中方的合作,其目的是希望將西方形象和中國文化形象結合。“借助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從而能產生更大的市場。”《寶葫蘆的秘密》就是2007年迪士尼在中國投拍的國產電影動漫。此外,歐洲也在瞄準中國元素。德國在歐洲國家中是較早關注中國元素的國家,目前中德正在制作的《勞拉之心》,頗受外界矚目。
從西方文化上的示好可以看出,中國的市場非常之大。中國元素正不斷為國外動漫制作機構帶來相當豐厚的利潤,再返銷中國,又因其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而大受歡迎。
中國動漫必須改變觀念
日方總制片人、日本未來行星株式會社社長石畑俊三郎曾介紹說,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在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曾被兩度搬上動畫銀幕。據悉,將于今年6月推出的新版《三國演義》由中日雙方共同合作,動畫片總投資達7億日元,除在中國和日本播出,還將推廣到歐洲、中東等地區。此外,奇幻藝術大師、系列電影《指環王》概念藝術總監約翰·豪也明確表示,希望今后能以中國傳說故事為題材創作新的作品。
“我認為,國外動漫運用中國元素使中國對外產生了正面的影響。上個月我到倫敦去參加一個會議,看到倫敦最大的書店正擺放著《功夫熊貓》的宣傳畫,這至少是中國的符號。”王六一說,非常反對狹隘的所謂的民族主義,國外動漫融合中國元素,實際上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宣揚。
反觀中國動漫產業,盡管目前也有一些制作走進了歐洲、中東、亞太,但要真正進入日本和美國市場,還需拿出更好的作品。王六一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改變觀念。“首先并不一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為通過日本和美國這樣改編他國文化,最終制作出自己的成功動漫來看,他們實現了非常巧妙的嫁接,這在美學上被稱之為‘通感’”。第二,中方應借鑒和吸取國外的經驗,鼓勵以中國題材為主的,由中外藝術家共同創作作品。國家可以考慮制定寬松和激勵的政策。第三,想要中國動漫文化真正走出去,就必須要理解和通曉國外的語言。中國動漫界最大的薄弱環節便是語言的掌握度太低。印度的軟件和動畫為何發展較快?是因為他們在語言上沒有障礙。第四,中國動漫文化要走出去,還需要有一批非常專業、能夠懂得國際版權交易、熟悉國際市場的人。“在這個方面,中國還十分欠缺。”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