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以往是純國家投資,私人不愿投資,在美日的沖擊下,同時也由于缺乏市場化操作,從而導致動畫者的流失和中國動畫業的發展緩慢。然而,面對動漫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該不該拿日本的模式或者日本的價值觀用以中國動畫產業值得深思。
動畫背后不僅僅是市場和商品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北京電影學院動畫藝術研究所所長孫立軍教授說,作為從事這個專業的老師,或者作為一個創作者來講,我1984年入電影學院學的是動畫專業,中國第一個動畫的外教就是教我們班。這個外教是哪的人呢?就是日本人。如果對日本動畫或者漫畫有情感的,我認為我們可能算第一代。
但是,事實上我為什么比較反對無限制的、大量的、盲目的把日本的動畫、漫畫推崇到非常高的高度?就像現在的汽車,我們這么大的一個國家,你去看,凡是官員或者一些主流的地方,有一個是開紅旗的嗎?有一個開中華的嗎?很少。當然好象今年開始有所改變。如果說汽車,我們多開點洋品牌,我們可以理解的話,但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如果全是洋文化的話,我認為這就要探討,就會失去了文化的意義。所以我并不是反對日本的動畫或者漫畫,其實我是覺得,動畫背后的東西不僅僅是市場,不僅僅是商品,其實它有一個文化傳承、文化傳播的功能,這是媒體也好,或者我們作為受眾也好,都要看到這一點。
選擇拿來主義,動漫產業將有近十萬人失業
孫立軍說,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回顧昔日中國學派也好,或者優秀的動畫片,哪一個沒有說教的功能?美國的《大兵瑞恩》沒有說教功能碼?《白雪公主》沒有說教的內容嗎?《鐵臂阿童木》沒有說教的內容嗎?我覺得應該冷靜的去來看。其實中國發展動漫產業,現在在校學習動漫的人有數十萬的人,非常龐大。也就是每年準備進入這個行當就業的近10萬,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如果說,我們選擇拿來主義,日本的動漫很少的錢,甚至不要錢過來,就要占領你的市場,美國也是這樣,可是我們民族的動畫產業怎么做?也就是說這十萬人,意味著可能九萬九千人就要失業。
少數人可能剝奪了弱勢群體的話語權
第二就是在文化傳播方面,我們現在的孩子情愿吃麥當勞、肯德基,也不愿意吃刀削面和餃子,各有所好,也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一定要看到這個國家,我們現在國家經濟還不夠發達、不夠強盛,甚至80%還是弱勢群體,比如偏遠地區的孩子。我經常在想,比如甘肅、新疆、陜西、四川那些不發達、貧困地區,那些孩子能夠看到多少日本的動畫,能看到多少美國的動畫,又能看到多少真正的他想看的動畫,很少很少。而能夠看到的恰恰是盜版。
如果說我們現在站在一個我們號稱少數的人行使話語權,其實反過頭來剝奪了弱勢群體的話語權。那些孩子渴望知識,渴望通過娛樂的方式也能夠學到一點美德也好,或者知識也好,為什么我們把這一部分非要打掉呢?我覺得百花齊放,有純娛樂的,很商業的,你喜歡看什么我就給你什么。但是我們想說的,14歲之前的孩子確確實實屬于未成年。
孫立軍說,我也有小孩,兩歲的時候給他看動畫片。就是電視臺播的。有廣告,央視、北京臺或者衛星頻道播的一些動畫片,包括買的盤里面的動畫片,他沒有選擇。只要放動畫片就喜歡,包括廣告。甚至廣告有動畫的時候,一到那個點,他就會隨著音樂哼唱,說那個廣告詞。一直到6歲。也就是說兩歲到六歲,這個年齡段對動畫片的評價或者選擇很少很少。
文化這個東西沒有原則,必須要講
我自己的女兒,包括親戚朋友的孩子都做過調研,確確實實,六七歲之前的孩子沒有價值觀,沒有辦法評價這是水墨的,代表中國學派,那是三維的,那是高科技。他看到的動畫就是好看、好玩。其實他看過這些動畫片,有些真的并不好看,也不好玩。比如曾經地方電視臺播過《蠟筆小新》,那部片子放在學齡前時間段,就是5點半到6點半之間播,事實上這部動畫片在日本是給18到25歲成人看的。
我想,這么大的一個中國,我們也有過昔日的輝煌,可是在面對動漫產業高速發展或者說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應該拿日本的模式或者日本的價值觀、日本的標準,包括美國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來評價我們中國現階段的發展。否則的話,可能你就看到滿大街跑的,官員都坐奧迪車,老板都開寶馬。中國的汽車工業要不要?我是覺得文化這個東西沒有原則,必須要講。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