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vs.校外——關于中國當代設計教育的談話
祝帥(以下簡稱“祝”):陳老師,很高興又有機會和您聊聊中國當代的設計教育。我注意到最近有很多媒體邀請您談這方面的話題。大家都知道您是中國當代一流設計師當中為數不多的接受了正規的高等設計教育的一位,并且曾經任教于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系,比較早地進行過設計教育的改革,此后,又有多年的業界從業經驗,因此您對于設計教育一定有很多獨到的觀點。
陳紹華(以下簡稱“陳”):
毛大爺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早就不吃教書這碗飯了,沒資格談教育問題。離開西安美院有二十多年了。對學校的現狀一無所知,談啥。
祝:其實很多時候未必是“當局者清”,相信陳老師的很多見解是學院中的人因為“身在此山中”而想不到的。我還記得您以前在聊天的時候曾經向我說過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您說您曾經對王序和王粵飛兩位老師說過,您很羨慕他們沒有讀大學,因為您認為您在大學里浪費了四年的時間。
陳:這個說法有些夸張,我的意思是想強調我上了兩所同類學校,大家知道原來的八大美院都是在同一個教學大綱下指導下的,許多課程等于又重復了一遍,特別是那些占主要課時的所謂基礎課(繪畫基礎),確實是一種浪費,跟設計沒多大關系。當然,上工藝美院收獲肯定要大于弊端,比如,工藝美院那濃郁的中國傳統藝術研究氛圍,經典的傳統紋樣、傳統裝飾繪畫等都對我有很深的影響,這可能是其它美院都無法比擬的東西。
祝:沒錯,這些是中央工藝美院的看家本領,“裝飾”、“圖案”這一套是我們中央美院設計系怎么學也學不來的,所以我們當初建系時,干脆走了另外的一條道路。
陳:嚴格地說,80年代初的工藝美院,其實與“設計”沒有多大的關系,甚至與“工藝”也沒多大關系,倒是更像央美第二。記得在我們大二的時候,裝潢系進了第一批研究生,有七八個吧,除了兩個是搞包裝出身的,其余都是搞繪畫的,后來其中一個搞包裝的據說也成了畫家,只有高中羽還做設計教學。我們同學中相當一部分人不做設計成了畫畫的。
祝:呵呵,其實工藝美院很多教員都有“繪畫情結”的,包括張仃先生,當初成立工藝美院的時候,他的第一選擇也是留在中央美院當國畫系的書記。其實就在您本科的這一個班上不也出了不少畫家嗎,比如林曉,還有以學吳冠中聞名的“黑馬大叔”等人,是不是跟吳冠中先生曾經給您們這一屆上過色彩風景寫生的基礎課有關?
陳:對于吳冠中先生,感情比較復雜。雖然是恩師,雖然他在藝術上很有功勞和建樹,但也因為他的存在,無形中成了工藝美院設計發展的一個障礙,因為名氣太大,就喧賓奪主了,至少吸引了眾多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純繪畫上,而吳冠中本人不怎么懂設計,對設計也沒什么感情,我是這樣認為的。
祝:吳冠中先生作為一位畫家常年在中央工藝美院,這還真是個很值得思考的現象。不過,我也曾經在您的博客中看到過您在工藝美院本科就讀期間畫的一批水墨頭像,那種造型能力和手頭功夫是今天很多著名設計師都不具備的,相信您對繪畫一定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那您當時為什么沒有追隨吳先生成為畫家呢?
陳:有兩個原因,第一,其實我沒有什么繪畫天賦,自己知道肯定成不了畫家;二是文革改變了我從小對理工科的迷戀,為了逃避“下鄉”不得已考了西安美院,也因為沒有繪畫的天賦,所以報了工藝系,只是因為這個系的名字中有個“工”字,所以現在就成了所謂的“設計師”。大概是因為自身的這個經歷,我后來就特別反對以繪畫基礎作為選拔培養設計師的依據,聽說現在的高考方法還是這樣,是嗎?
祝:陳老師說得很對,我最近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以繪畫的方式選拔設計師,把“設計”專業放在美術學院和“藝術學”學科門類中,是一個很大的誤會。設計雖然涉及審美的問題,但其實和理工科的關系更加密不可分,環藝、工業產品不必說,就連平面設計涉及到的市場調查與定量研究等內容,也需要大量的數學和統計學的實證。而目前國內的平面設計教育在這一塊整體上都是欠缺的。
陳:2000年,我被母校工藝美院請來代課,那時候剛剛并入清華,我曾經和個別院領導提起過我的一個設想,我說,歸屬清華后能不能考慮在理工科的學生里面選拔一些高智商的學生來學設計,或者理科畢業后再來學設計,對這些學生不必要求是否有繪畫基礎,可以做個試驗看看。另外,學設計畢業的也可以考慮再去其他院系學一門理科。這樣的學科交叉培養也許將來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人才。
但我這個設想,除了我自己還記得,那聽的人,恐怕當時就從另外的一個耳朵出去了,或許,他們會不會在心里嘀咕,這人有病吧。呵呵!
我不知道現在設計學院招生考試的情況,我覺得談設計教育首先要談高考人才的選拔問題,也就是說以什么樣的方法和標準篩選潛在素質的未來設計師。我知道以前設計系的高考和繪畫專業沒多大的區別,主要是以素描、色彩基礎為標準,但這個只能反映學生考前花了多少時間,手頭功夫熟不熟的情況,而學生的其它能力,比如思辨能力、聯想能力、機智和靈性、還有某些孩子古靈精怪的東西怎么能夠表達出來,而這些東西恰恰是對設計師來說最需要的,我很羨慕有這種天資的設計師。
祝:目前的高考和以前的方法基本沒變化。只有個別的幾個學校對素描的內容進行了改革,比如不畫石膏像,改考命題創作什么的,但造型能力仍是考察的一個核心。最麻煩的是現在各省執行的“聯考”的制度,就是無論考生報考哪所設計學院,都要考察石膏像或者頭像這類的傳統素描,美其名曰“基礎”。就是說你報考中央美院設計學院這樣的學校之前,要先通過省內的“聯考”才有資格。
陳:果然是這樣,這么多年了,總得有個進步吧!考試太重要了,二十多年前我就很有沖動,特想改革一下。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