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米是硬件行業的“騰訊”,于是我開始好奇,成功布線之后,雷教主要靠什么來洗白?
水軍扮成米粉笑了:關我什么事?我1000元買到了高配低價的手機,我不在乎雷軍和黃章之間的私人恩怨;我 899 元用得上空氣凈化器,誰竊取了巴慕達的商業機密,背叛了什么商業道義與我何干?你硬件市場創業圈盡管亂去,我戴的起*99 的智能手環,買得到*99 的手機,用得上*99 的空氣凈化器,以后還能開得起*99 的汽車,你們的恩怨我不在乎。我感念雷布斯的攪局,他為我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放棄了節操、背負了罵名,甚至從愛國主義情懷角度,排擠出國外的暴利企業,何止無可厚非,簡直可圈可點!
然后,我也笑了,因為好像同樣的抄襲,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會被給以了不同的對待。Facebook模仿Snapchat推出 Poke后,被罵得抬不起頭來, Poke也終于落得無人問津的境地。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感,另一方面是出于保護專利知識產權的社會本能,無論你如何解釋,在智力產出受到真正的禮遇和尊重的時候,才會有良好的原創氛圍。環境和土壤決定了產物,大企業的行為以及其努力營造的輿論導向是組成環境的重要因素。
小米利用中國大眾目前把性價比看得比節操重要的特點,粉飾抄襲和攪局行徑,又進一步以親民的姿態強化這種價格為王和利益導向的論調,這是在不斷刷低大眾忍耐山寨的下限。如果這句話讀著費解,那么想象這樣一個畫面:原本輕微失衡的身體中長出了腫瘤,機體原本有機會把它消滅在萌芽中。但它沒有,因為腫瘤釋放的某種因子讓機體誤以為這不是疾病。然后呢?腫瘤會長大。然后呢?體內環境會變異,以便腫瘤進一步長大。
類比的關鍵,不是小米是不是腫瘤,而是硬件市場是不是那個正在逐漸惡化的機體。市場環境和社會輿論如果可以因為價格低廉而接受抄襲的來的畸形產物,那么不斷刷低道德感的結果將會比失去原創能力更加不堪設想。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的夢似乎遙遙無期,淪為“賤造”卻指日可待。
我從來不覺得舶來品都優秀得不可一世,也不覺得我們要跪舔西方的價值觀念。可就創業文化而言,硅谷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樣本。硅谷用尊重失敗的精神,抵制抄襲的態度,為創業搭建了一個良性的生態圈。“規則”意味著底線,意味著不能為你個人的利益變通和讓路。每個人都按“規則”自由地出牌,各種創意競相迸發,才有今天的硅谷。相反,如果創業生態圈中,領頭羊也懼怕失敗,用抄襲這種最安全、快捷的方法對偉人“致敬”,那么對此最為樂觀的表述將是,硬件市場前景堪憂。
如何堪憂呢?我們暫且拋開自己囊中羞澀的因素,進行一下理性反思。最基本的法則就是,生態圈的破壞不會只傷害單一物種。被標記為對手的企業會因市場份額小,無法享受低價格高通量的規模經濟而淘汰出局;潛在進入市場的新生軍會因為創業的資本門檻提高而放棄嘗試,從而喪失很多優秀作品進入市場的機會,大大降低多元性;而消費者,在享受了一段時間的“低價高配”之后,還能繼續幸福地袖手旁觀嗎?
好,那么首先說說“低價”與所謂的“饑餓營銷”。大可樂3的發布會上,丁秀洪的質疑發人深思:究竟是“粉絲經濟”還是“黃牛經濟”?原始價格與購買價格之間的差價最終流向黃牛,隱性二級經銷商控制銷售途徑,而也正因此,消費者搶手機時體驗到的究竟是“參與感”還是“受虐感”?然后,再說說“高配”與“期貨”。以幾個月后的低廉價格承諾給現在的消費者,通過報名、預售和短期跳票來延長產品出貨時間,這種聰明算是營銷還是愚弄?現在已然如此,更大市場份額流向小米之后,消費者在一個相對不自由的市場中選擇權受限,話語權又何在呢?
所以現在的我們,可以裝作侵犯知識產權和損害市場多元事不關己,而有理由為買到便宜貨沾沾自喜嗎?我們都是生態環境中的一元,就好比霧霾傷害的不可能只是制造業廠商的呼吸系統。所以,不言自明。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