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工業設計頻道 → 理論文摘 → 訪談記錄 |
|
我們身在一個設計的年代——訪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李超德 |
|
獨立時尚評論出現的可能
雖然一篇時裝周評論為李超德招來了是非,不過談起時尚評論,這位身居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之位的老師還是免不了要遺憾一下。中國至今還沒有真正的時尚評論。
何為真正的時尚評論?李超德有自己的意見。他說真正的時尚評論必須是獨立的,不是依附于某個品牌某個財團或者某家媒體的,真正的時尚評論人他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犀利的眼光把握全球范圍內最新的流行資訊和行業信息,最重要的,他必須是不靠被評論者的資助為生。在西方,李超德介紹說,存在著這樣一股力量,他們為《Vogue》等又影響力的雜志、媒體撰寫專欄,不依附于任何企業,他們的意見代表的是大眾的或者是其個人的審美情趣。
反觀我們國內的諸多所謂“時尚評論”,李超德介紹說,如今不少時裝周上,見到最多的并不是時尚評論人,而是公關公司的工作人員。一般而言,需要亮相的品牌或者企業會向公關公司提供通稿,媒體發布的訊息就來自通稿,這樣的商業流程中缺乏獨立評論人的聲音。李超德認為,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談論獨立的評論人還為時尚早,因為現有的時尚產業鏈不足以養活一個真正的獨立評論人。長期以來,并且按照預測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時尚界不會有獨立的審美情懷的出現,這,李超德認為,是比較遺憾而無奈的。
品位是一生的修養
李超德曾經擔任過不少國際國內服裝設計大獎賽的評委,長期從事設計藝術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業余,李超德堅持繪畫創作,據說他畫的羅漢頗受行家欣賞。也許是和一直以來關注服裝、時尚領域的關系,李超德打扮非常得體,據說到明年他就滿五十歲了,不過在他的臉上,不大看得出這個年紀的人的特征。
我們身邊總不缺乏新貴,李超德說他遇到過不少喜好堆砌名牌的人,但是要知道“品牌是金錢的堆砌,而品位是一生的修養”。李超德說,在論及設計與美的關系時,他非常贊同高爾基的一句話“美學是未來的倫理學。”因為我們覺得美的東西必然是背后凝結了個人的感情。我們身處一個設計的年代,衣食住行無一沒有設計的痕跡,但是美的來源還在內心。比如簡簡單單的食之美,李超德認為,“食之美,美在餐廳,餐廳之美,美在對方,因為彼此都是對方的風景。”如果我們做個簡單的聯想,在眾多人聲嘈雜的中餐廳,我們無法靜下心來欣賞美,其實對坐進餐,食客都是各自眼中的風景,所以,李超德說,深諳此道的西方人,在設計餐廳的時候包廂并不多見。
如果將美上升到感情,那么服裝業也能順理成章地被上升到服裝意外的境界。李超德說服裝重要的是之外的東西,任何剪裁工藝,在中國都能實現,唯有文化在世界上的發言權作祟,才使得中國服裝遲遲不能躋身世界的大T臺。如果服裝業要提升,毫無疑問,追究到源頭必然是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和在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
他們的偉大在于全新的概念
在喬治·阿曼尼之前,這個世界上沒有“休閑裝“的概念,阿曼尼的橫空出世使得介于正裝、獵裝和工裝、運動裝之間的休閑裝深入人心,與此同時走進普羅大眾的是一種全新的休閑的生活模式。
在三宅一生之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服裝設計師都將挺括作為對面料的終極追求,他們窮盡一己所能,使得面料更挺更體面。但到三宅一生這里,事情發生的轉機,他故意將面料處理成皺褶、碎花,高級成衣的樣子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兩位開拓性的設計師,是李超德最為傾心的,他說除去這兩位,世上再無大師。由此我們不難理解他的服裝設計理念。
李超德告訴記者,他擔任任何一場服裝設計大賽的評委,都會將對流行設計款式的把握、剪裁工藝以及色彩搭配關系三者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前者是一位設計師對行業的了解,以及對自己職業的理解程度的體現,剪裁工藝是基本功扎實與否的最好注腳,而后者,李超德認為色彩在服裝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樣一件普通的衣服,通過細微的色彩調整就可能達到非常出彩的效果。
上一页 1 [2]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