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有兩個孩子,一個是現實中的兒子,一個就是大冬會的吉祥物冬冬,生兒子是十月懷胎,可是我的第二個孩子,也就是大冬會的吉祥物冬冬,從蘊育到與世人見面卻用了三年的時間,所以相對來說,我在冬冬身上傾注的心血反而會更多。”鄧穎,大冬會吉祥物冬冬的設計者,平和嫻慧的中年女士,美術科班畢業。表面上看,鄧女士說話做事謙和得體不露鋒芒,可是誰又會想到大冬會上萬眾矚目的吉祥病冬冬正是出自這位從不張揚的女士之手。
對于鄧穎的事兒,周圍的同事都覺得奇怪,怎么從沒聽她說起過。也難怪,算起來冬冬的設計成型已經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就連她自己也沒想到她會在高手如云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好在鄧女士的心態平和,她告訴記者:“我從來沒把被選中的事情放在心上,相反卻享受參與的過程,成功偶然性很多,創造的過程更重要,成功了我就不去想它了,畢竟人生中還有許多事情要去做。”
 哈爾濱2009年世界大冬會吉祥物冬冬
雪花作為創作元素
2006年初,鄧穎接到了大冬會籌委會的邀請函,經常從事設計,并在多次設計比賽中獲獎的鄧穎沒有想到,這次的設計難度這樣大。
鄧穎告訴記者,剛開始,她并沒有馬上開始著手創作。她說,吉祥物的設計選材很重要,設計出來的形象既要有很強的視覺表現力,生動可愛,又要能夠體現出本次賽會的精神與主辦城市的特色。帶著這樣的想法,鄧穎開始了數月漫長的構思階段。
哈爾濱的特色是什么?在鄧穎看來,哈爾濱的冬天是一個神奇的冰雪世界,擁有一年一度的冰雪節、雪博會、冰燈游園會、滑雪節,冰雪,已經與哈爾濱人的生活緊緊融合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搜集和構思,鄧穎明確了創作思路,決定以冬天的雪花作為創作元素。
很快,鄧穎完成了吉祥物的創作雛形,并提交到大冬會籌委會。2006年4月初,專家組分別以反復投票和集中討論的形式,經過三輪,評出了入圍的吉祥物作品10幅,一等獎正是鄧穎的作品。2006年7月3日,評審委員會召開了評審會議,對專家組的意見進行了審議。對入圍的優秀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原則上同意了專家組的評審意見。然而,入圍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驗”在后面。“這是我經歷時間最長、投入精力最大、組織者也要求最多的一個設計作品”。鄧穎說,她曾經設計過太陽島雪博會吉祥物并獲得一等獎,參加雪博會吉祥物征集時,從知道消息到創作完成僅用了十天時間,而這次“冬冬”的誕生卻歷經一年多時間。
修改用了一年時間
專家組的意見認為,一等獎作品“冬冬”以雪花為創作元素,采取擬人化創作手法,突出了舉辦地和冬季體育賽事的特色。且形象純潔無瑕、活潑可愛、富有生機和活力,實際應用效果優于其他作品,可認定為哈爾濱2009年世界大冬會吉祥物的雛形。但是,還需進行修改和完善。
這段時間,是鄧穎整個創作中,投入精力最大的環節。不斷的修改,不斷的反饋,再不斷的修改、提交……“有一個階段,感覺自己的創作已經到了極限”,鄧穎笑稱,當時最痛苦最害怕的事情是接到組委會打來的電話。
無數次的溝通,無數次的細節完善……只能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創作的鄧穎身心俱疲,感受到了以前創作過程中從未有過的壓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讓鄧穎充滿希望而又高興的是,經過專家的指點和自己的努力,“冬冬”從最初一個略顯平面化、立體化和應用性并不完美的形象,漸漸地生動可愛起來,四肢的調整讓“冬冬”既具備了國際賽會吉祥物特有的大氣,也方便了在應用中的可操作性。
鄧穎告訴記者,在“冬冬”的細節完善過程中,臉部改動最大,眼眉從無到有,并修改了無數次,嘴部的表情也進行了多次修改。其次是“冬冬”的頭部和身體的比例,也是“動刀”較多的部分。
終于,在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之后,純潔無瑕、開朗熱情、活潑可愛的“冬冬”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出她天使般的笑容。
主體形象確定以后,十二個分項動作的設計幾乎是一氣呵成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鄧穎就根據各單項冰雪項目的特點,創作出了冰上和雪上12個不同形象的“冬冬”。
2006年8月,中國大體協通過了大冬會組委會的送審稿。2007年1月14日,國際大體聯執委會全體通過了哈爾濱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運會吉祥物。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