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龍,華人最大的獨立設計公司“Nova Design浩漢設計”的創辦人與經營者,在臺灣享有“設計老板第一人”之美譽,專長于設計管理與交通工具設計,具有20年設計實務經驗,曾任臺灣CIDA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日本Designtoday 顧問,并于2005年受邀擔任德國IF設計大獎首位華人評委,他曾榮獲臺灣經濟部科技創新管理個人成就獎,也是亞洲首位提出“將設計知識系統化”的設計管理者。
 陳文龍
近日,陳文龍作為臺灣地區代表出席了在深圳舉辦的2008中國國際工業設計節,與大陸設計師分享臺灣了的工業設計經驗并在會后接受333cn的專訪,采訪中他表示臺灣與深圳有著相似的發展路徑,設計領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并提出深臺兩地可以架構一個快速網絡平臺以實現設計資源共享的設想。
從深港合作展望深臺合作
在此屆工業節上,深港兩地簽訂“深港創新圈——深港設計戰略框架合作協議”,標志深港兩地的設計行業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對此,陳文龍說:“香港跟深圳因為地域的關系,可以成為一個經濟的實體,香港可以提供許多實質上的經驗,它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是一個旅游很方便的城市,也是一個很有管理的系統,這些對深圳來說很有意義”。
同時他指出,其實從華人發展路徑來看,臺灣有更多值得深圳參考的東西。他說,臺灣在工業設計領域已做了20多年,早期經濟也是大量制造業開始,轉型到現在的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臺深兩地有很多類似的東西,而且發展方向也非常接近,但香港并沒這方面經驗——香港企業規模相比較小,主要是玩具、小的電子類產品。他說,從實體來講在地化是沒有問題的,但設計是知識性的,它需要考慮的是更宏觀的東西,現在常常說到的知識價值就是把有知識的人和需要知道的人聯系起來,搞設計開發是要到全世界去找人才,對“世界上絕大部分最厲害的人不在你公司”這個現實,怎么去整合就非常重要,它更多需要跨區域的協同。
 陳文龍在2008中國國際工業設計節上作主題演講
陳文龍說,現在深圳的技術、資金、生產實力、管理等基礎都不錯,那么怎么來進一步發展創意與差異化呢?他從自己公司和國外許多公司發展經驗來給出了建議:現在很多中小企業可能每天都要忙于思考怎術培養設計師、怎樣建設團隊等問題,其實創意行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整合資源,從浩漢經驗來看,利用網絡化是一個高效的方式。
他介紹,浩漢公司里意大利的設計師就不需要到臺灣來,在網上就可以溝通并完成工作,深圳在這方面也可以做,并且深圳臺灣兩地可以架構一個快速的網絡平臺,實現設計資源的共享。
設計要講本質,還要跟企業整合
當問到如何看待工業設計的地區差異和差距時,陳文龍說,比較設計師和設計組織就應該談本質的問題,設計公司的本質就是為客戶提供一個具有創意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誠于中形于外”,要呈現什么風格和外觀其實是要看你的內在的東西。
他介紹說,他們在臺灣做統計看到,新出來的設計公司生存期一般不超過3年,很多是幾個同學畢業后就一起做,規模都很小,往往做了幾個產品后就曝管理的問題,然后就結束,就這樣“長江后浪推前浪”地循環,而他在歐洲或日本看到的情況卻完全不同,它們同樣有很多很小的設計公司,但發展情況和生存狀態卻好得多!拔以陧n國看到,每個設計公司都跟大企業有關系——他(設計人員)在一個大公司做了很久,然后他可能說‘我想出來開公司’,公司會支持他這樣做,那么公司可以馬上跟企業鏈接起來,因為他了解企業的運行模式”,他還講道:“設計必須跟企業整合,一個產品不僅僅只做個外形,要呈現什么風格和外觀其實是要看內在的東西,里面的東西包括技術力,品牌,策略,對消費者的關懷,MISSION是什么,OBJECT是什么,VISION是什么……這些東西最終才會呈現一個結果”。
 浩漢在美國IDEA2008最佳工業設計的獲獎產品— “保留必要的產品特質、只提供簡單的操作方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