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穎
設計“冬冬”獲得萬元獎金
“冬冬”誕生了,作為“冬冬的媽媽”,鄧穎表示,每一次設計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一次超越。“冬冬”的孕育成長,讓自己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給自己前所未有的成功感覺。回顧這一年多來的辛苦經歷,她最大的希望是:“冬冬”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冬冬”的笑容能帶給所有大冬會參與者更多的歡樂與祝福!
鄧穎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和很多同齡人一樣:曾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辭職,選擇了更有挑戰性的職場。1997年畢業于哈師大藝術學院美術系壁畫專業,在哈市一所中學擔任了五年美術教師后,厭倦了照本宣科生活的鄧穎應聘來到黑龍江信息港,主要從事網頁設計工作。憑著自己良好的專業功底和絕對的敬業精神,她很快就成為了單位的業務骨干。如今,鄧穎已經參與管理工作,而吉祥物“冬冬”的誕生,正是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完成的。
鄧穎告訴記者,冬冬設計上的成功,并不像許多人想的那樣會給她帶來多少效益,她總共只獲得了一萬元的獎金,相對于她將近三年時間付出的心血來說,這些獎金也并不算多。“實際上,更多地獲得的是一種成就感,心里的滿足,是對自己付出的一種認可。”從設計到問世歷時三年,對于設計者來說等待可是夠漫長的。鄧穎笑著告訴記者,現在一些記者采訪她,還以為冬冬是在大冬會開幕前不久設計的呢。“說句實話,經過將近三年時間,激動和喜悅這些感覺早就沒有了。”鄧穎坦言,反倒是一些同事、同學、朋友反倒是比她還興奮,大冬會開幕式冬冬一出場,她就收到了許多祝賀的短信。
許多家長求教成材之道
鄧穎說,大冬會開幕,冬冬成了名人,可對她這個冬冬的設計來說,生活并沒有什么改變,每天還是上班,回家做飯、收拾屋子、照顧孩子。運動員才是大冬會的主角,而對于她這樣的大冬會“服務者”、“參與者”來說,媒體并不是太關注。但是,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反而是一些素不相識的家長,慕名或者通過網絡來向她討教孩子的成材之道,這讓鄧穎很有感觸。鄧穎告訴記者,她的父母都是工人,當初,她只是酷愛畫畫,父母并沒有刻意培養,直到初中時,她向父母提出想學畫畫,父母還嚇了一跳。所以,她學習繪畫完全是出于興趣,但是,有了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和后勁,同時,她也沒有放棄學業,考大學時,她的文化課的成績在同學中名列前茅,據說,冬冬的介紹就是出自她的手筆,提交之后幾乎未經改動就被采用了。鄧穎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設計冬冬的目的是給大家帶來快樂,希望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也能夠開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樂趣,讓他們能像冬冬一樣快樂地成長。”她告訴記者,她的兒子也正在學畫,希望他長大以后成為和媽媽那樣的成功的設計師。
相關鏈接:哈爾濱大冬會吉祥物亮相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