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的貢獻不能抹殺
對于來自國際設計界權威的抨擊,深圳設計人或許很委屈。但在輕設計、重產品的中國市場,如果生產商一味只思考如何利潤最大化,在研發設計上斤斤計較,甚至一毛不拔,那深圳設計要想擺脫“山寨”,設計師要想追求創新創意,樹立自己的品牌,只能是南柯一夢,遙遙無期。
靈獅公司是將紅點機構引入中國落地深圳的策劃者之一。對于彼得·扎克的觀點,代表深圳本土設計界的劉勇利有不同看法:“紅點站在國際高度審視深圳的設計產業,要求明顯過高。”劉勇利表示,目前深圳經過多年發展,本土集中了近300家設計公司,這已經是難能可貴。通過引入紅點,在深圳建立合作公司,其實就是深圳設計走向國際的重要一步,通過紅點引入來自全球的商機,可以讓深圳設計實現“走出去”的戰略。
退一萬步講,假如世界上不曾出現過山寨,我們的生活將會是衣服場景。目前,山寨產品不僅在中國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而且遠銷東南亞、非洲、印度、中東等地。
類似彼得·扎克的評價,將山寨簡單等同為模仿、劣質的,不僅在國外,國內的專家學者持有相同觀點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有多少辨證的聲音在向人們指出山寨也有其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優勢與價值。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秦勇就認為,山寨產品并不是完全的盜版和剽竊,其中包含著大量創新和創意的成分,只要沒有故意侵權和惡意毀謗,對于這種創造性應該給予一定的空間。
中信國華標識創作總監張建民,是深圳最早的一批從事設計行業的設計師之一。談到山寨問題,張建民對彼得·扎克將山寨產品“一棍子打死”的定義并不認同。“山寨產品并不等于假冒偽劣,山寨產品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一個過程,有它存在的價值。”
張建民表示,以往深圳不少企業做O EM代工,企業轉型后開創自己的品牌,往往就從模仿開始。“我們不鼓勵山寨,但不能抹殺山寨的存在,企業通過模仿,加入自己的設計創意,也是一種創造過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