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一個動詞
有觀點稱,中國的設計缺乏中國元素,對此您怎么看?張帆說,中國的汽車造型設計還處于初級階段,德國的汽車工業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一件事物只有經過發展后的沉淀才可能帶上本民族的烙印。目前,中國汽車工業設計只要放手去做就好,一次次的沉淀,一次次的完善,參與的中國人多了,研究的中國消費者多了,慢慢地自然就融入了中國特有的東西,做出的東西也必定就是中國的了。我覺得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日本。一開始,也有很多人認為日本人的設計都是一些經過改動的抄襲;而今天,日本的汽車設計已經開始令人刮目相看,而且有著自己本身的特色,并開始影響德系車、美系車的設計。
事實上,全球的汽車設計正呈現出一種融合的趨勢。我們傳統認為美國的車子比較大、比較硬,很冰冷的感覺,像凱迪拉克,別克等等,而德國的車感覺就非常緊密,很有張力,很溫暖。日本的車大部分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輕、比較薄。但這個也在變化當中,比如說今天美國福特也逐漸在走歐洲的路子,歐洲的車型設計上也部分體現出日本車的設計。但總體而言,我認為歐洲設計目前還是主流。
作為一名中國人,張帆多次談及,國內的汽車企業給設計師工作的地位、空間、時間、經濟方面的支撐都太少了。
一個好的設計必然要經過長時間的沉淀,要反復推敲。設計本身是一個動詞,并不是說設計就是畫兩張圖,設計實際上是有一個想法,然后把這個想法再去完善,完善了之后看我們所支撐的條件夠不夠實現它,比如工程上能不能接軌、法規上是不是適合、造價上有沒有超過預算、空氣動力合不合適、人機工程行不行等等,不行怎么辦?改。改成什么樣?先改
國內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時間、空間給設計師做這么進一步的推敲,所以做出來的產品成熟度不會太高。
張帆認為,奔馳設計的成功是一個體系的成功。這個體系是一種工作方法、一個工作流程、是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是各個部門對于整體體系的理解和認同,然后在此基礎上的密切協作。而國內,汽車工業設計實際上處在一個不對等的地位,在整個研發體系當中。他沒有發揮出應該發揮的作用,說明這個體系有待完善。
在張帆眼中,汽車是一個具有“靈魂”的東西,張帆說,許多人都有個誤解,認為汽車設計就是簡單的設計出外形,然后將發動機、車輪等部位拼裝,這不僅本末倒置,而且忽視了汽車設計的“精神”內在。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