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現代工業設計教育中對設計師的藝術素養及培養的要求
工業設計被稱為“技術與藝術的統一”。作為工業設計的科學技術性的一面,它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眾多領域,如材料學、數學、仿生學、光學、色彩學、聲學、人體工程學,以及工藝學、信息工程學、市場學、心理學、系統工程學、生態學等;作為工業設計藝術性的一面,它涉及到美學、技術美學、審美心理學、符號學、技術學等。上述學科都在工業設計中起著各自的作用,而工業設計則是綜合上述學科的創造性的活動。
理論上講,工業設計師的知識結構屬于通才型。他們的知識范圍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各個領域,因為只有能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具有處理設計中各種復雜因素的能力。優秀的工業設計師應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延知識、善于合作的能力,以及能夠適度、適時地表達對問題的理解、限定、處理、評價的能力。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的基本技能同樣重要。沒有基本的設計技能,設計師就無法將頭腦中的構思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包豪斯校長格羅佩斯曾經這樣說過:“任何創造性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構筑,建筑師、雕塑師、畫家都必須再次成為手工藝工匠-在藝術家和手工藝工匠之間并沒有根本的區別。藝術家是一個具有更高層意識的手工藝工匠,但一個手工藝工匠的基本技能對于各種藝術家來講卻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各種創造性工作的重要源泉。”
美術是培養造型能力的最好方法。工業設計專業用結構素描取代傳統美術專業的素描課,就是為了突出造型能力的訓練。對設計師來講,美術訓練的一大任務就是培養造型能力。在結構素描中,重要的是對畫面的空間和結構布局的處理能力。學習和掌握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基礎課程,是訓練造型能力的重要途徑。
如果在教學中給學生分析大師作品的引導光線、組成結構、畫面秩序、各區域的分配,以及節奏感和肌理感等,與學生討論形體、節奏和色彩的規律,把教學從技巧的模仿變為藝術規律的感性—理性的體驗和認識,那么就能從根本上理順基礎教學和專業教學的關系,即以視覺藝術的基本現象和基本規律作為基礎教學,然后過渡到對特定專業的各種藝術技巧、規律的把握。
許多國家的工業設計專業(特別是對研究生),都開設了藝術發展史或現代藝術史的課程。狹義的現代藝術,主要指20世紀以來跳出模仿古典而新出現的各種思潮流派,像立體派、野獸派、未來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功能主義、無調派、連續派、意識派、純抽象派、大眾藝術等等,每種思潮流派都有其代表人物,如畢加索(立體派)、康定斯基(抽象派)、格羅佩斯(功能主義)等。在這一潮流中,人們追求現代化的時代精神和觀念創新。對于工業設計師而言,最重要的是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藝術素養、藝術感覺和藝術鑒賞力,這比藝術技巧重要得多。
此外,藝術活動往往有反秩序、反規則的本能。對于現代工業設計而言,足夠的藝術因素也可以防止設計活動陷入“標準化創意流程”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從而失去發展的活力。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