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開拓設計觀念,以對哲學、文學、藝術、科學 等等全新的感受,領悟書籍設計的新概念,尋找新的設計語言,做出與作家個性作品相吻合,并具有獨立書籍藝術價值的新作品 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為設計師們帶來絕好的契機。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使我們不斷面臨一大批高水準的讀者和越來越挑剔的批評者,眾望所至也為中國出版業吹進一股新風。 從裝幀到書籍設計,從book design(書籍設計)到Type graphic(編排設計),從習慣的設計模式跨進新的設計思路,這是今天書籍設計概念需要過渡的轉型期。時代需要那些能夠大膽鮮明地以書籍設計替代裝幀概念的設計師,與其它姊妹藝術一樣強調時間與空間流動的陳述手段、信息業中數字化的編排意識、工業設計中物化構架元素和商業設計中的強調材質感受,突破出版業中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從編輯、排版、字體、字號、字距、行距,空間處理著手對最具本質意義的設計范疇,開始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和大膽的嘗試。 中國的書籍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世界所贊嘆。與中國臨近的東方諸國從中國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并結合本國文化而發揚光大。西方人也同樣從東方藝術中領悟精髓,融匯于西方藝術之中。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不是本篇文字所闡述的主題,然而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均是為國際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提攜而推動的。書籍設計藝術的發展史已表明,無論是藝術還是技術,西方嚴密的理性思路與善于駕馭秩序的能力和東方宇宙宏觀思維方式以及天、地、人自然融合觀之間的互補互動,均為其發展的助推力。 老子有句名言:“反者,道之動”。書籍設計者們不拘泥于束縛發展的舊模式,不滿足已有的現狀,敢思敢想,虛心向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學習,達到不摹古卻飽浸東方品位,不擬洋又煥發時代氣息的追求。繼承與創新,民族性與國際化,傳統手段與現代科技的探索,都能為書籍設計呈非靜止化的動態發展注入活力,中國的書籍設計概念,一定能完成從裝幀到書籍設計的時代過渡,而達到“道之動”的真正境界。


《黑與白》·敬人書籍設計 書籍體積的每一面都是表現主題的場所,在切口上注入紋樣或圖像,不管是靜止的呈現,還是通過左翻,右翻的動態翻閱,均可讓讀者產生聯想,達到主題的升華。 德國一位設計家曾說:“在書的切口上畫一條紅道,感覺象在肌膚上留下的一道傷痕。”讓人真正體會到書是生命體的感悟所在。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