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設計結緣】一切從寫字開始
陳偉璇有著一種天生的對美學的執著。從三歲學寫字開始,陳偉璇便顯示出對設計的天生的敏感與執著,并且深信從小時候對每一個字的執著,就是后來與設計結緣的重要基礎。
記者:什么時候開始發現自己在設計方面的天分和興趣?
陳偉璇:記得小時候開始學寫字的時候,我就一直留意著字與白色空間的占比,并且自己得出一個結論——字要看得清楚,就必須"浪費"很多白色空間。我每次寫字都會想清楚留下多少白色空間才算把那張紙用得適當,三歲的我就不停嘗試在正負空間之間取得平衡。
念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執著上課時手寫筆記的整齊度,尤其著重主標題,副標題,細節與內容的字距,行距等。后來才知道這些都是排版的最基本技法。每當寫筆記都給自己很大壓力,一旦寫錯寫歪了,我就會把紙揉成一團發泄,然后從新再來。
15歲到了臺灣念中學,因為習慣寫英文,中文字相比下來就比臺灣同學的丑多了。那時候在臺灣沒有什么娛樂,一天到晚就拿著鋼筆練字, 慢慢被鋼筆獨有的粗幼線條吸引了。不斷練習,對每條線都非常執著。寫多了就學懂了一個字漂亮不一定是方正工整的,開始明白設計學上所說的“不對稱平衡”, 延展至整句句子與整篇文章都可引用同一套美學道理,慢慢便培養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審美眼光。
記者:第一次做設計受到外界認可,是什么時候?
陳偉璇:十八歲的時候在香港找到第一分工作,在眼鏡連鎖集團的總店內當銷售員。記得有一天下午,店內生意比較淡靜,我一個人就跑去整理一下櫥窗內的擺設,并且運用了小時候學寫字領略到的美學邏輯套用在櫥窗內。結果,當天總經理踫巧到店內巡視,看到新的櫥窗擺設就立即喜歡上了。之后就叫了各分店的代表過來參考,自己就成為了集團唯一可以處理櫥窗擺設而不需要照顧銷售的員工。在我離職后,集團更是每年舉辦櫥窗設計比賽,鼓勵員工發揮創意。
結語
因為年少時急于賺錢,所以在港工作多年后才下定決心去美國留學。當初去的時候亦沒有選定學系,只想一邊學習一邊摸索,那一科成績好便讀那一科。結果修讀過的所有文理科目全都取得甲等成績,反而無從選擇。最后還是放棄了進入全美頂級學府的機會,選擇了人丁單薄卻聲名顯赫的Art Center修讀設計。陳偉璇深信每一個人的才華都是天生的,而每一個人要走的路都是冥冥中注定的。
BONE advertising廣告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bone.hk/bone_web/index.htm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