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工業設計頻道 → 理論文摘 → 讀者推薦 |
|
工業設計:揭開產品熱銷的秘密 |
|
缺乏工業設計 北京企業的“軟肋”
主管電子信息產業多年的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梁勝不止一次地感慨:“每年參加國外的消費電子展,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的產品在技術上其實不比人家差,就是‘長’得不如人家好看。”
而在工業設計師眼里,讓產品“長”得好看一些并不難,只需重新做一個外觀設計即可。外觀設計是工業設計的一個分支,據行家介紹,有經驗的設計公司十天半月就能拿出一套外觀設計方案,報價可以低至幾萬元。
當國際同行以嫻熟的工業設計征服市場時,許多中國企業對此卻渾然不覺。“在認識和運作能力上,我們存在雙重差距。”梁勝說。
據北京市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工業發達國家,一百多年前,工業設計便已作為一種專業出現在大學的課程設置中。而我國盡管在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工業設計”專業,但在此后數十年間,它一直是一個冷門專業。
國外,大型民用消費品生產企業都擁有專門的工業設計部。但在北京,直到上世紀90年代,在聯想、漢王等一批“先知先覺”的企業中,才有了工業設計的萌芽。漢王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王杰回憶說,漢王是1998年開始設立工業設計部的,當時只有兩個人。很長時間,公司同事都以為這倆人就是美工,負責辦個黑板報、在公司年會上畫個背板什么的,他倆自己也覺得他們在公司的地位挺“邊緣化”。
到現在,在北京的大多數工業企業中,工業設計仍是空白。北京市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提供的數字稱,本市工業企業僅有30%開始引入工業設計。
專業的工業設計公司本世紀初才開始在北京出現,而且它們的客戶多是跨國公司,本土企業很少光顧。洛可可公司總經理賈偉說,每開發一個本土客戶,都得先花上半天時間跟人家講什么是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公司大規模出現,更是最近幾年的事。據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主任陳冬亮介紹,2006年,北京的工業設計企業只有50來家,到2009年底已達到600多家。但在北京排名前10位的市屬國有工業企業中,僅有京東方和京城控股擁有專業的工業設計部門。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認為,一直以來,北京乃至中國的工業企業都有“重技術開發,輕工業設計”的傾向。企業總是覺得,技術和質量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有了這兩條,再加上低價,就能搞定消費者;至于工業設計,只是“玩花活兒”。事實證明,工業設計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花活兒”,對一個產品而言,它是像技術和質量一樣重要的加分項目。朱燾說,這是被消費心理學證明的科學原理。人們在購買一項產品時,除品牌、價格、技術、質量等因素外,它是否好用,它傳遞的理念,它的外觀是否與自己的性格、氣質、品位相符,同樣能影響人們的選擇。而且越是消費能力強的人,這些潛在的因素影響力越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
網友評論:
|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