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動漫產業近年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一些侵權行為也在慢慢孳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國動漫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動漫企業發展和生存的一個瓶頸。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無孔不入的侵權行為?
動漫產業法律保護現狀
目前我國的動漫產業主要靠《著作權法》保護,輔之以《商標法》《專利法》等分別對注冊商標的動漫角色和申請外觀設計的動漫角色予以交叉保護,且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共同構成綜合性的法律保護模式。這種法律模式的選擇在于動漫作品的制作過程復雜,不同的制作階段會產生不同的保護對象,因而分別適用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
現存問題及分析
目前動漫產業有三大難題:盜版,惡意搶注和衍生產品的仿制。其原因還是由于目前的法律盡管對動漫產業進行了綜合性的保護,卻還是有疏漏之處:
著作權對動漫產業進行的保護:首先,由于無需登記,在實際司法中舉證比較困難,需要先經確權判決,尤其是作品還存在演繹、改編、匯編形成新作品的復雜情況,侵權判定標準不易掌握;此外,著作權不保護思想,也不排斥他人獨立創作出的相同或類似的作品,使侵權人以此為抗辯理由來掩蓋事實,不利于權利人的保護。
商標權對動漫產業進行的保護:首先,商標只能在一定的商品上給予保護,跨類的侵權無法制裁,因此新生商標在取得馳名商標認定前,無法有效實現對動漫產業的全面立體的保護。而再盡可能多地類別里申請注冊,提高了維權成本。此外,注冊商標權利人若只申請不使用,商標異議人亦可申請商標局裁撤該商標,喪失了權利。
專利權對動漫產業進行的保護:首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僅有十年,保護時間較短。此外,權利人以訴訟前需要經過行政復審程序,也使得侵權人可以拖延訴訟。
完善法律保護體系
成熟的動漫產業鏈應當加一個重要的環節,即知識產權法的保護,作為動漫產業目前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具體到我國動漫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之路,除了要完善立法、加強執法和懲處力度、增強動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這些基于動漫知識產權保護發展經驗不夠而遵循的傳統的完善方式外,更為關鍵的是在學理上承認動漫角色商品化權存在,承認動漫角色作為主體的權利,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法律體系,才能最大范圍地保護動漫產業的發展。(編者注:在數字設計作品備案中心http://www.szdc.org 進行作品版權登記備案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版權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
綜上,想要動漫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針對我國目前的情況,就要在傳統的動漫產業鏈上應增加知識產權保護這一環節,在學理上引入動漫角色商品化權,在法律上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綜合保護的體系,減少法律盲區,加大執法力度。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