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具之上”名稱的緣起
本次家具專業畢業設計的主題為“家具之上”,是對上學期“家具風格”課程的延伸,這屆畢業班在四年級上學期由實驗藝術系馮峰教授與家具專業教師張劍合作完成的家具風格課程,以藝術化的視角對家具設計做新的解讀,課程定名為“實驗的家具”。學生第一次嘗試藝術化的家具設計,幾周下來的作品雖顯粗糙,但凸顯個性與風格,在之后舉辦與參加的一系列展覽中得到各界的好評,也被多家媒體雜志報道,引起廣泛關注。
課程為短暫的6周,馮峰教授以藝術家的角色帶領學生重新審視家具設計,學生首次以“藝術家”的工作方法展開工作,這對以往的設計流程有著很大的挑戰,即:以往的設計流程都以尋找市場,消費群為最終設計目標,通過繪制草圖,電腦效果圖完成設計預想,再依據效果圖為執行標準完成實體制作,這種工作方法是以“按照預想已經成立的產品”為目標而工作的設計模式。
所謂將藝術家的工作方式帶入家具設計:即以實際材料出發,強調在與材料的實際操作對話中尋找要表達的主題或是個人的感受。而此時,作品的最后結果不再像以往的設計活動中以“事先預想好的造型與功能計劃”來完成,甚至作品最終的形式與造型都在實際的材料操作中摸索與推敲中而產生。這種工作方法看似對最終的成品毫無最終形象確定,但并非是盲目的,無目的與意義的。相反,在這樣的工作方法下剔除了來自客觀環境背景之下對設計行為自身的條件約束,放大了設計師的主觀特性,因此設計師獲得了真實的自由。獲得“自由”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家具“約定俗成”概念與形式的束縛,學生在與限定材料的摸索與對話中,個人感受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在家具作品中,自然也就顯現了鮮明的風格化特征。
二、形而上的“家具之上”
以“實驗的家具”為題的課程作業展雖獲成功,但我們可以察覺到“實驗的家具”這一命題中“實驗”二字,多少帶著“小心翼翼”吃螃蟹般的謹慎。“謹慎”是與多年來形成的國內家具設計教育,工業設計教育中所存在的“套路”禁錮是分不開的。也就是我們上文中所提及的,以市場為主導,消費人群為設計最終目標的設計理念,在這樣的主導理念下,設計師所做的僅僅是揣摩消費群心理,幫他們完成需要的產品而已,設計師的個人風格及情感體驗處在了“被限制”與“被服從”的地位。
將“藝術”與“設計”大大方方地結合,以家具為載體凸顯設計師個性風格與對家具的新認識,是此次畢業設計主要表達的主題。為此,家具專業負責人劉杰教授多次召集本屆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討論畢業設計方向的把握與確定,并邀請馮峰教授繼續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并擔任此屆家具畢業設計藝術顧問。以“家具之上”命名此屆畢業設計主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家具設計。圍繞家具展開的個性化風格化設計;但首要的條件是必須滿足家具特有的功能與存在語言,以此條件為載體展現風格與個性。
(二)超越“家具”的設計。各類家具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僅僅殘存為功能與意象的指示,擯棄家具設計形而下的造型塑造一貫模式。
(三)是無消費群特指的設計。擺脫原有程式化設計流程中對假定消費群體,購買力等一系列特指環境而帶來的約束,取而代之的是以設計師個人風格特征為主體,并在具體操作實踐中完善風格強化特征,這也正是設計工作方法的改變。
三、對傳統設計教育程式化設計流程的反思
設計流程中對消費群的確定作為設計的最終目標,這使得設計行為具體而有目標,但這同時帶來這樣一個問題:作為設計師自身的風格個性會逐漸消失在以商業化的設計運營中,尤其在家居設計領域,目前國內的消費市場雖然處于火熱的狀態,但消費者對設計的認識遠遠低于對品牌的認可,這就導致許多家居企業寧愿“山寨”不愿自主開發。但我們相信這樣的局面不久將會改觀,國內消費群精神層面,審美能力的提升總是滯后于經濟的富足。
依據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底部的需求層次提升勢必擴展上一層面的市場需求,而上一層面的需求較下一層的區別在于更趨向精神層面的需求,這為家居設計的風格化個性化帶來可能。這時我們沒有必要再去揣摩迎合大眾的普遍心理,而是彰顯設計師個性的家居作品都會在多元而立體化的市場中找到合適的用戶;加之現代的傳媒多方位多角度的傳播特點,只要是優秀的設計都能以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方式傳播,這時的市場會由之前的“面狀”向眾多的“點狀”發展,小眾化個性需求自然會逐步擴大,甚至會出現為適合個人風格度身定制的家居用品,為企業度身定制的風格化個性化的家居禮品目前已經非常普遍。當然,小眾化的家居產品風格設計利潤會比大眾化的量產產品高的多。
四、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僅僅為了模型制作
此次畢業設計過程中另一主要特點是模型多為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完成,動手操作能力大大提升的前提背景不僅僅是因為家具專業新添置的設配能夠運用到畢業設計之中,更主要的是在親自動手制作家具模型中,能夠更好的把握風格的塑造,這與以往畢業設計模型加工中心制作是有所不同的。在十幾年前,學生畢業設計大多依賴手工制作,那時是因為條件的限制,手工制作的畢業設計模型加工精度粗糙,自從三維建模軟件與加工中心的逐漸普及,產品專業畢業設計依賴手工制作模型的現象漸漸消失,交由機器制作的模型從質量到精準度都勝過學生手工的制作。
在這次的家具畢業設計中絕大多數學生主動放棄了將模型交由加工中心完成,而改為親自動手制作。這也是延續“實驗的家具”課程的工作方法:即,在與材料的不斷熟悉與接觸中能夠反復推敲揣摩,找到適合的方向和最終的表現手法,修改完善的余地會很大,這是加工中心制作模型一次成型無法修改的特性所達不到的。在此要補充的是,手工制作的模型并非是粗陋的,在制作過程中都必須借助機械加工而達到工整與精準,以手工的制作方式摸索小批量機械化量產的可能性。
五、美院具有家具風格化設計培養的土壤
國內家具設計專業的設置最早是由一些林業學院木材加工類學科組建而成,這些院校師資與生源多為工科背景,“家具設計”側重家具材料的革新,技術的攻關,家具生產流水線的建設等,這種解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應屬于工程設計與技術設計的范疇,很難歸為真實意義的家具設計,更談不上家具的風格化與個性化設計。
廣州美術學院是國內較為知名的藝術類高等院校,師資與生源都有良好的藝術背景,對家具專業學生的風格化追求個性化教育都有良好的基礎。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設計方向與教學要求同企業的招聘標準有所矛盾,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但對于今后學生事業的長期規劃而言——是成為熟練的“工匠”還是新銳的“設計師”,相信他們會有明確的選擇和毅然的堅守。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