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國產動畫影片《小兵張嘎》公映之日來臨,市場檢驗即將開始,作為導演的孫立軍卻很自信,他說,《小兵張嘎》已經創造了兩個“第一”――結束了北京沒有自產動畫電影的歷史;第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國產動畫片,但是最想創造第三個“第一”――國產動畫影片票房第一。
“中國文化經常被‘老外’戲說,比如美國制作的動畫《花木蘭》。美式幽默與中國文化有先天距離,有那么豐富的文化背景,為什么中國本土動畫創作不景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產動畫片特別沒市場,觀眾不愛看,做一部賠一部。2000年,我著手創作《小兵張嘎》時,就想嘎子的故事曾經深深地打動過我,希望也能打動新一代的觀眾。在北京電影學院這樣一個崇尚個性的地方,我高唱‘紅色經典’,是因為我堅信,‘紅色經典’在中國永遠有生命力,因為它與現實結合緊密。”
這部由孫立軍導演的,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紫禁城影業公司和民營企業共同投資的《小兵張嘎》已經完成近一年,還沒有公映。孫立軍說,這不是單純賺錢的問題,還涉及到國產動畫到底能占多少市場份額,今后人們還有沒有信心給國產原創動畫投資的問題。他說韓國的動漫曾經被日本占領,但經過韓國政府的扶持,已經緩過勁兒來,他希望我國政府能夠給予動畫行業更多支持。其實,《小兵張嘎》已經獲得了廣電總局投資50萬元的資助,去年還獲得了政府“華表獎”。但是孫立軍的內心壓力還是很大,因為就投資1200萬元的《小兵張嘎》而言,孫立軍希望可以做到兩個億的產業回報。“許多人都認為現實主義題材尤其是革命歷史題材不討市場的巧,因此,國產動畫不是神話就是傳說,現實主義題材創作成為空白。我認為,這恰恰是最大的問題――低幼化的題材缺乏感染力,缺乏創造力,缺乏有針對性的價值導向,也缺乏對市場的研究。如果做一個故事進入院線放映,故事本身必須具備影響力,題材要耳熟能詳,有文化和倫理主導,有積極意義。爺爺、爸爸才有可能帶著孩子進入電影院。”孫立軍說希望《小兵張嘎》能有這樣的市場影響。
事實上,6月份舉行的北京電影學院動漫節上,《小兵張嘎》作為開幕式影片,原定200個孩子來看的小放映廳結果來了1000多人。根據觀眾調查,85%的孩子認為“非常好”,“愿意來看”;3%認為“一般”,12%認為“不錯”。這個結果,給了原本忐忑不安的孫立軍很大的鼓舞。
《小兵張嘎》是孫立軍6年前的創意,六年來,他和他的學生一共畫了15萬張畫稿,動用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600多人的創作隊伍,劇本修改了18次,投資總額共計1200萬元。對《小兵張嘎》的重新演繹,孫立軍說“嘎子是三代人心中的英雄,劇本改變太大了,觀眾不認同;沒有創新,影片勢必缺乏審美新鮮感。于是,力圖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避免了暴力鏡頭,同時加入時尚創作理念”。當然,“華表獎”授予《小兵張嘎》的理由之一,也是作品實現了“創新”。
首先是結構創新。在保留小說《小兵張嘎》原來經典段落的基礎上再延展。比如原來劇中高潮是嘎子扔炸藥包炸炮樓,現在改成燒火車,把鐵道游擊隊里的情節引進。嘎子的形象更符合現代審美習慣,突出小英雄的頑皮、吃苦耐勞和節約等個性。在人物關系上,增加了反派人物牛隊長,借助姜昆、黃磊等配音演繹矛盾沖突。同時,表演也有突破。與傳統國產動畫片表演程式化不同,《小兵張嘎》注重性格塑造,力圖契合人物身份。
從1989年整個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只有一位老師,到2006年動漫學院已有500名學生和28位老師,北影每5名學生中就有一個學動畫,年輕的院長孫立軍應該是一個能堅持的人、能創造的人。希望這一次,他的笑容也能堅持到最后。畢竟,驗兵之日就在眼前。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