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當然不僅僅是提供合格的勞動就業人口的教育,但是超常的教育規模中隱含的價值導向卻令人擔憂。問題的關鍵當然不在這些龐大的數字,而在超常的規模中所隱含的結構性矛盾。
如果按照1982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仃的報告中所提到的師生人數來計算,當時的生師比大致可視為3:1。這就意味著,按這個比例今天約需要40萬師資才能接近我國上世紀80年代曾經達到的設計教育水平。暫不論上世紀80年代380多名師資中藝術大家、一代名師所占比例如何與今天相比,且按1440余所院校平均擁有師資力量來測算,則每校至少約需教師277人,與現實相比,其中缺口就不言而喻了。如前所舉的動畫教育界,涉及院校近千個,而在這些院校中被認為“真正具備師資條件的學校最多不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