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層玩具公司:從引進到效仿
比簡單粗暴地追求分鐘數的動漫公司更甚,《高鐵俠》的“定制”方有更多的利益追求。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高鐵俠》的立項與當年的《鐵膽火車俠》有著千絲萬縷的勾聯:其項目發起人當年曾參與引進《鐵膽火車俠》,這部動畫片在國內播出后,廣東的玩具商大量生產火車俠玩具,據說“三年時間培養了三個億萬富翁,純利3.5億”。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功夫熊貓》《花木蘭》等一些國家行為引進的的海外動畫片(主要是電影)外,目前的電視動畫片背后,絕大多數都有玩具廠商的影子。
當然這不是中國才有動漫生產的規律。“不管是國內片還是海外片,玩具公司基本上都是市場行為主導,”王先生在廣東汕頭市一家從事玩具生產10多年的廠家供職,他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說,“包括當下再選播米老鼠和唐老鴨連續劇,有些也是玩具廠商的推動結果。”
玩具商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與動漫作品產生關系,甚至反向主導動畫創作,從這個意義上說,《高鐵俠》就是“玩具動畫”推動下的一個扭曲的衍生品。
從《鐵膽火車俠》演變至《高鐵俠》的過程,可以說也是中國玩具動畫發展的一個縮影。
“玩具動畫”在國際上并不新鮮。1980年代末,美國的孩之寶玩具公司曾陸續出資制作并推出《變形金剛》《星球大戰》《蝙蝠俠》和《蜘蛛俠》等系列動畫作品,同時同步推出相關玩具產品,大獲成功,掀起全球銷售熱潮。后來的玩具公司和動畫片紛紛效仿,類似的作品包括“圣斗士”系列、魔神英雄壇等等。
自1990年代初起,玩具廠商也在中國動畫界扮演了重要角色:玩具商翻譯、引進動國外畫片,送往各個電視臺推銷發行(甚至有的送給電視臺免費播出),自己則生產相關玩具、貼紙獲取高額利潤。
1992年,廣東奧飛動漫公司的前身奧迪塑膠玩具廠發現了日本動畫《四驅小子》,花重金引進此片,并大規模生產四驅車售賣,為日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接下來,他們又進口了《寵物小精靈》等動畫片,以同樣形式運作,大賺一筆。“這兩次合作,堅定了我們走動漫跟玩具相結合商業模式的決心”。該公司現任董秘鄭宇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很多國內的玩具廠商也跟隨這一潮流引進各種各樣的日本動畫片,其中自然包括《鐵膽火車俠》。他們以這種方式很快提升了自己玩具的品牌附加值,大筆賺錢,業內一些人將他們稱為“玩具買辦”。
當時,地方臺播出的國外動畫片比例甚至占到99%,“其中可以說九成以上是這些玩具商引進的動畫片。”楊鶯歌說。
而從2006年9月起,國外動畫片禁止在國內電視臺黃金時間檔播出的“禁播令”出臺后,播出渠道中斷,玩具廠商從海外尋找、引進劇作的時代走向終結。
次年,包括奧飛、星杰、靈動、驊威、小白龍等在內的廣東玩具廠商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涉足原創動漫領域。有的企業主動收購其他動漫公司的作品播出,有的則是購買由動漫公司自行創作、主動售賣的電視動畫片。
更多的玩具廠商主導聘請動漫公司(或與動漫公司合作)進行創作。據王先生估計,目前這樣的片子占到全部作品的70%以上。
2009年,奧飛動漫作為首家動漫企業上市,更收購廣東嘉佳卡通影視有限公司,以獲取動漫頻道資源,打造“全產業鏈”。由該公司出產的“火力少年王”動畫片系列及其真人電視劇帶火了玩具“悠悠球”,圈內評估其銷售額不低于八九億人民幣,在目前中國衍生產品銷量中無可匹敵,堪稱“無敵金球”。
在商品賣出好價錢后,奧飛的投資力度愈加愈大,據鄭宇東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該公司目前每年保證五六千分鐘的五六部新片出爐,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推出了《鎧甲勇士刑天》《機甲獸神》等多部動畫片。
而精于算計的玩具商往往希望新的產品可以在過去引進國外動畫形象的模具上進行簡單改造:過去為日美動漫作品加工制作過的動漫玩具的模具,每套價值幾十乃至數百萬,現在只要改變其中的一些細節,就能大規模生產出與原型看上去有略微差別的新玩具——若要追問目前國產動畫片大量模仿日美風格的原因,或者能從其中找到部分答案。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