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歷史蘊含著多少傳統,但中國設計卻不及國外設計經典。與此同時,國外設計師在伺機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人自己卻跟著國外的設計跑。”一位在中國做設計教育的外籍設計師的網絡文章,引起許多網友的熱議。無獨有偶,平面設計師、寧波城市學院藝術學院執行院長潘沁,近日在UCCA與大家探討了中國語境下的平面設計,試圖理清中國設計的路數。
路數之時常走“極端”與對設計的理解有關
“設計的國際化是指平面設計語言所表達的思想、觀念、信息,融入全球范圍,并被大眾接受。從這個角度來說,國際化和本土化實際上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在潘沁看來,本土化和國際化都要把握一定的“度”,偏向任何一方,都容易走向設計的極端,“比如我看過許多類似于日本設計師的作品,實際上是中國設計師做的,本來不需要英文,卻用了很多夸張的英文視覺表達。”潘沁認為,這個“度”對設計師來說很難把握,和設計師對設計的理解有關。
路數之避諱商業設計 設計最終要服務商業
“我們提到商業設計,似乎試圖把它歸納到一個不良范疇。實際上我們不能避諱商業設計,設計最終還是為商業服務。”潘沁認為,沒必要把設計分類為商業設計、學術設計等,“客戶委托的任何項目,設計師的目標都是通過視覺表達,最終把項目解決得完美,解決得合理,這就是設計師的職責。此外,對所有設計師來說,設計的倫理道德非常重要,你的心態、立場,最終都會決定你的設計。”
路數之改觀審美教育 教科書設計感化力強
我們一生大概有1/3的時間跟教科書共同度過,“在日本和韓國,政府專門聘請資深設計師設計教科書。”潘沁認為,教科書設計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審美,繼而關乎審美教育的傳承,“如果將審美合理、有序、有效地注入教科書設計,十幾年、二十年之后,審美教育就會有進一步提升。雖然現在也有像書法、素描、色彩等課程,但遠遠沒有通過書籍感化來得強大。”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