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份以來,關于動漫電影的訊息接二連三,影視預告、海報更是獨具匠心,各有特色。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第十部動畫大片《飛屋環游記》公開了約50分鐘的預告影像,該片預定于5月底在美國公映;由迪斯尼電影公司出品的動畫大片《公主與青蛙》(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曝光了首張先行版海報,預計該片今年底公映;首次以動畫的形式登陸影院的電影版《小雙俠》通過宣傳攻勢透露,新版動畫片預定8月公映……
動漫作品改編電影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不僅成本低,影片的利潤空間至少是影片成本的10倍。
動漫電影一周票房=成本
今年上演的動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投入的成本是600萬元,上映近一個月以來,票房創造8000萬元的紀錄,直追《功夫熊貓》的紀錄。一部小成本的動畫制作,600萬元換8000萬元以上的票房,從投入產出比上說,至少是10倍以上的空間,當然,瓜分利潤的至少有三個參與方。
動漫電影不是今天才有這樣的佳績,兩年前,成都首場《變形金剛》零點場上座率甚至超過《滿城盡帶黃金甲》,多年來只有全球同步上映的《黑客帝國》才能企及。盡管沒有特別出色的宣傳攻勢,但《變形金剛》卻掀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票房高潮。全川票房統計顯示,太平洋[15.89 -0.44%]、峨眉和星美三大院線票房成績兩天內突破200萬元,創下當年單部電影票房新高。
據了解,《變形金剛》(電影)總投資1.45億美元,在中國內地《變形金剛》上映5天票房突破1億元大關。在北美上映6天,票房收入1.52億美元。當年10月統計,全球票房突破7億美元,年底突破10億美元;投資3億美元的《蜘蛛俠3》,在中國內地突破1億元票房用了12天。在北美上映6天票房收入3.82億美元。當年票房收入突破30億美元。
有消息報道,截至去年6月29日,制作成本1.3億美元、宣傳成本1.25億至1.5億美元的《功夫熊貓》,光北美票房就已經逼近1.8億美元,海外票房超過1億美元。去年7月,《功夫熊貓》在內地上映10天,就突破了1億元的大關。全球票房收入突破10億美元。
《全民超人》的投資有人估計在1.4億-1.8億美元之間。《全民超人》首周北美票房就突破1億美元,并順利登上北美票房冠軍。在內地,同步公映的《全民超人》表現也不錯,5天票房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超過發行方以及院線預期,并取代《功夫熊貓》成為當周的內地票房冠軍。不過,第一周上映5天的《全民超人》,票房只比放映到第三周的《功夫熊貓》多了200多萬元。
動漫電影缺乏原創力
動漫改編電影,具有成本低的特點。這里的成本包括制作成本和廣告,宣傳一款動漫改編電影的費用自然比宣傳一款原創電影的開銷要少很多。投入少、見效快、收益高,這樣的賬誰都會算。
實際上,動漫改編電影,成本低見效快,但是投資人看不到好的劇本,就不會投資。時至今日,很多人看到了收效快的結果,但是行業內缺乏的是動漫的原創能力。
一項專題調查顯示,在我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動漫作品中,日本、韓國動漫作品占60%,歐美動漫作品占29%,中國內地和港臺地區原創動漫作品的比例僅有11%,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作品更是相當缺乏。這一點實在是令人遺憾。
目前,我國本土動畫生產機構中真正有獨立創作、制作能力的,只有中央電視臺動畫部、輝煌動畫、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和民營的湖南三辰、其欣然等幾家屈指可數的單位,其他絕大多數動畫制作公司是加工企業,承擔動畫外包的業務,為日、韓、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動畫片做加工,還有最近幾年成長起來的動漫公司,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但是缺少資金的扶持,很難獨立完成大型作品的制作。
動漫改編電影已經成為趨勢
動漫改編電影的市場空間是十分巨大的,這一點已經得到業內的一致認可。
將一部分著名的、擁有極高人氣的動畫片和游戲進行電影化改編,是對于經典作品的二次開發與再利用。無論是動畫、游戲的原創公司還是影視制作公司,看中的是經典作品所擁有的龐大的忠實受眾群。北京神筆動畫制作有限公司總經理臧志昕告訴記者,“將動畫和游戲改編成電影的做法已經蔚然成風,在我看來,利用經典的動畫或者游戲作品進行電影化的改編是非常保險的。因為無論是動畫片還是游戲,在市場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相對固定的受眾”。
據中國動畫學會秘書長李中秋介紹,采取制片人委員會制度的日本電視動畫,制作精良、成本低,美國電視動畫產業受到極大沖擊,在2000年左右出現了大面積的萎縮,迪斯尼在多倫多、悉尼、奧蘭多的電視動畫工廠都關閉了。因此,美國動畫產業開始轉向電影大投入加高科技的模式。這樣一來,世界動畫電影的門檻被抬高,與其他低成本制作拉開了距離,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美國的電影市場資源。韓國的動畫電影曾經也想走好萊塢之路,用高投入、高科技打造了動畫電影《天空戰士》,可票房連成本的10%都不到。中國應該吸取前車之鑒,切勿盲目追求動畫片之“大”。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