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日本而言,從第一部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起,就注定了動畫與漫畫的相互影響。當時日本電視娛樂節目匱乏,阿童木的出現正好填補了空缺,從而取得了極高的收視率。雖說阿童木未必是其作者手冢治蟲最好或最喜歡的作品,卻因此成了手冢的標志。漫畫與動畫之間的這種良性循環,是很多漫畫家夢寐以求的狀態。
由于漫畫和動畫出自不同人之手,各人理解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所以,漫畫改編動畫少不了有所改動。但能把動畫改得跟漫畫幾乎完全不同,在日本恐怕也只有押井守和新房昭之兩個人了。
押井守把《福星小子》這種搞笑漫畫變成了嚴肅的哲理動畫,把《攻殼機動隊》這種半色情、半搞笑的科幻漫畫變成了探討人生意義和生存意識的片子,把《機動警察》這種輕松打斗漫畫變成了沉悶的政治題材。有意思的是,盡管與漫畫原作完全不一樣,但他的改編動畫并不遜色,反而具有經典意義。至于新房昭之,是一個會把后宮漫畫變成格斗動畫,把憤青漫畫變成“捏他”(指作品里面充滿了大量隱喻內容)動畫的人。
而宮崎駿和大友克洋,則是身兼漫畫家和動畫導演,自己的漫畫自己改編,可謂是“又當爹來又當娘”。
《浪客劍心》是一個不得不提的特殊例子。漫畫前期表現平平,中期開始出彩,到志雄篇達到高峰,帶動了“幕末新選組”(即作品中的京都維和組織,類似警察)的風潮。根據漫畫改編的TV動畫加了大量原創情節,但制作水平一般,只能算中等偏下水平;但根據某一段改編的OVA《追憶篇》,卻成為日本動畫史上最好的OVA之一;另一個原創劇場版水平更低,基本沒人理睬;之后原創結局的OVA《星霜篇》,糟糕到連主角都“干”掉了。
從《浪客劍心》漫畫經典、TV平平、OVA好壞各一、劇場版低下的不同遭遇,可以看出導演在漫畫改編中的影響有多大。從觀眾的角度說,看一部漫畫改編動畫是否成功,不在于改頭換面的程度有多大,而在于以下幾點:是否亂加故事、情節拖沓、隨意修改、人物走形、動作簡單。
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
CG插畫
UI交互
室內設計
建筑環境